近日,一场主题为“花YOUNG职引·智创未来”的杨浦专场招聘直播在线上火热开启。此次招聘并非是传统的“摆摊设点”,而是将橄榄枝通过“数字云梯”直接递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屏幕前。叠纸互娱、伊尔庚环境、华翌电气……“隐形冠军”企业轮番上阵,通过直播间与高校人才无缝衔接,上演了一场效率与温度并存的“双向奔赴”。
“屏对屏”取代“面对面”
精准滴灌让好工作“找上门”
当下的就业市场,一边是企业感叹“好苗子难寻”,另一边是毕业生抱怨“专业不对口、信息不透明”。如何打破这堵“墙”?杨浦选择用年轻人最熟悉的方式——直播,来搭建一座高效的“数字云梯”。
“我们公司这次主要招聘游戏策划和美术类岗位,欢迎热爱创作的同学加入!”在“花YOUNG职引”的直播间里,上海叠纸互娱的HR话音刚落,评论区的提问就刷了屏。
同一时间,启迪之星、复旦通讯、伊尔庚环境、华翌电气、大华银行、朗跃国际贸易、迈迪泰医疗、天强咨询、煌图律师事务所等众多在工程科技、电气自动化、教育孵化等细分领域深耕的近二十家杨浦优质企业代表也陆续走进位于杨浦区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的直播间,带来了140多个岗位,覆盖了科技互联、绿色健康、专业服务等多个前沿领域。
这场由上海市杨浦区妇⼥联合会、杨浦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委、上海市⼥企业家协会、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联合承办的招聘活动,是“海鸥计划”系列活动。
与传统线下招聘会“广撒网”的模式不同,数字化直播招聘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覆盖面。“直播效率高,覆盖面广。以前我们进校园办专场,一次只能覆盖一所学校。现在通过直播,我们能把杨浦的优质企业资源一次性推送到全市高校,直接打破了地域限制。”公益项目“海鸥计划”策划人、上海市女企协副会长蔡婷一语道破了直播招聘的核心优势。
更接地气的是,这场招聘创新地将信息链条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通过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9所高校的深度合作,招聘信息不仅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更是直接点对点地送达到了学院的辅导员手中,再由辅导员精准地分发到各个专业群。
这种“精准滴灌”的模式,让求职信息如同一颗种子被精确地种在了最需要的土壤里。上海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魏艳在直播现场表示:“杨浦区高校资源丰富,每年我们服务的创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这种贴近学生的方式,能让我们更高效地找到需要的人才,也让学生更了解我们这些发展前景广大的‘隐形冠军’企业。”
从“云端”到“沃土”
有温度的孵化让青春梦想开花
直播间不断攀升的在线人数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就业故事。
25岁的武子诺是上海电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是这场直播招聘的受益者之一。通过“海鸥计划”,她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更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迷茫到自信的蜕变。“在学校里,‘海鸥计划’举办了很多职业规划课程和成长活动。后来我把这个计划落地成了我们学校第一个‘海鸥社团’。华翌电气是‘海鸥计划’的合作单位,我在招聘会上投了简历,HR很快就联系了我,我们双方意愿很契合,现在我已经成功入职了。”武子诺高兴地说。
武子诺的故事并非个例。数字技术的助力,不仅体现在招聘环节,更贯穿于杨浦对青年人才的全链条孵化中。
在杨浦区妇联的扶持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杜灵菲将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变成了创业项目。从“女创客集市”上的小试牛刀,到入驻创业园区成立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杨浦区妇联为她搭建的“LOVESPACE女性主理人平台”一路保驾护航,不仅对接资源、促成订单,还帮助她链接设计小镇,优化供应链。如今,她的公司不仅步入正轨,还计划联合区妇联的“巧手妈妈”工坊,吸纳全职妈妈参与手作生产,将商业价值与社会公益紧密结合。
在杨浦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数字技术正作为一种“赋能工具”,将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它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转,更传递了政策的温度,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机会。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