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走进黄浦区西凌第一幼儿园,托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和保护下,走勇敢者道路;穿上专业的防护套装,在沙坑里和小伙伴玩耍;戴上头盔,骑着小轮车绕着幼儿园骑行……
园长李文娟说:“幼儿园打造了无边界游戏区,没有围栏,也没有特定的游戏规则,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都能够真正融入。”
特殊需求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一直是黄浦教育关注的重心。9月28日,“和合共生 融爱同行”黄浦区学前融合教育30年暨黄浦区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学前实施总结推进会举行。
会上,回顾了黄浦融合教育走过的30年,从最初仅有1个学前特殊教育班到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幼儿园,构建起“1+2+8”的完善布局,专业师资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2名壮大至160余名。
让每一个幼儿找到
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黄浦西凌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文娟始终认为:“融合教育并不是将特殊需求的学生安排进普通班级那么简单。我们的教育应当让每位孩子在共通的教育生态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在探索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遇到了这样几类孩子。
一个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对一把绿色勺子有着“执念”。一次游戏中,他发现勺子被其他孩子拿走了,瞬间情绪爆发;一个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刚入园时喜欢在花园里转圈。后来,老师发现,转圈是他在嘈杂环境中自我调节的方式,但他也因此错过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此外,由于西凌第一幼儿园打破班级界限的教育理念,当非融合教育组教师遇到特殊孩子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于是,一场“教研破圈计划”启动了。
“我们打破了融合教师组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了一支‘双师型队伍’,持有特教上岗证的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联合备课、跟岗,学习感统训练、社交技能、情绪舒缓操等微技能。教研从额外任务转变为了教师相互沟通交流的常态模式。”让李文娟欣喜的是,“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创设了户外感官小花园,让有触觉防御的孩子在游戏中脱敏;室内外无处不在的书写墙,让有刻板行为的孩子得到充分的满足,逐渐适应普通教育。”
黄浦区奥林幼儿园打造了“一生一案”融合教育模式,实现筛查、评估、干预和反馈的闭环管理,让每个幼儿的成长都有迹可循。
开学初,幼儿园联合专业医疗团队对自闭症呼吸障碍幼儿进行评估,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专属干预计划,“我们的资源教师还针对呼唤无应答、回避眼神接触等情况,设计了姓名魔法灯、惊喜寻宝等趣味游戏,采用高频短时训练法,在得到孩子回应时,给予他们正向鼓励。”园长张颖介绍。
多年来,黄浦区思南新天地幼儿园深耕美术领域的课程建设,为幼儿创设了环境浸润的生活场景。
走进班级美术角,可以看到工具架上摆放了各种类型的剪刀,有粗柄剪刀、细尖剪刀等,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在同创坊,教师将复杂的创作过程分解成小步递进的任务;博物馆课程则为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定制了参观方案,比如为语言发展较弱的孩子提供导游词、图画和卡片。
“今年,我们还将对特教资源干预场域进行系统性升级,通过功能重组改造特教资源核心教室,将其贯穿园内多个学习场域,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更多元、更具情境性和交互性成长环境。”园长谢舫说。
30年,专业教师从2到160
会上,黄浦区学前特教指导中心余晓丛回顾了黄浦区学前融合教育走过的30年并对黄浦区特教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学前实施方案进行了总结。
1995年9月,黄浦区仅开设了1个学前特殊教育班;如今已构建起“1+2+8”的完善布局,依托11个学前特教点实现对全区10个街道的全覆盖,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提供多样的、适宜的学前融合教育服务。
同时,黄浦区确保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100%获得干预指导。每一份干预计划都根据幼儿的特别需求而制定,课程的实施整合了教师、家长和医生三方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据介绍,黄浦区的专业师资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2名壮大至160余名,全面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幼儿园。这份持续优化的教育布局与充足的专业师资储备,为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评估安置及教育干预筑牢了专业根基。
构建学前融合教育黄浦样本
最后,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郭金华对黄浦区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持续扩大融合教育的覆盖面。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优化资源布局,探索多元化教育安置方式,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更适宜的教育机会。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与创新,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更有效的知识库。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融合教育的人才高地,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
四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融合教育知识网络,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机制。
未来,黄浦教育将依托当前学前教育的高位发展优势,以全覆盖布局、“教养医结合”机制、“一生一档”数字化管理为支撑、个别化教育精准干预为核心,联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华东师大等多方资源,做好资源整合,同时,推动教师跨领域学习,在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上不断突破,让爱精准触达每一名幼儿。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部分由作者拍摄)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