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基础实验操作,还是创新实验设计,挑战还是挺大的。”走出赛场后,科学老师们还在互相探讨着比赛中的细节。
9月27日,2025年上海市小学科学(含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举行。
自2016年的首届小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开始,每年轮流举行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和劳技的实验能力比赛,今年已经是第三轮,来自全市37名小学科学教师展开了一场实验技能比武。
今年的赛题由3道常规实验操作题和1道创新实验操作题组成,常规题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领域,创新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毓秀学校科学教师张如怡认为,对于她而言,参加此次大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完成创新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涉及到的相关原理做出解释,还要现场动手搭建相关的实验装置,对实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我今后要去提升的。”
她也谈到,近几年来,科学课堂中比较大的改变是数字化应用的引入,“在传统实验工具的基础上,我们有时也会用到数字化工具,更好地提升实验效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张如怡表示,今后,会策划更多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他们只是听老师讲,其实很难接受这些知识,我更希望他们能在玩中学。”
赛后,命题组专家告诉第一教育:“此次大赛主要看中教师的两大能力,一方面是科学教师的基本实验能力,在评分过程中会注意看他们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另一方面是考查‘双新’背景下,面对新的实验要求,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比如对实验情境的创设。”
主办方希望通过大赛的举办,让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有些教师的专业背景与科学课的匹配度不是很高,但这段参赛经历,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科学教研员谈到:“该大赛是一项面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不同于学生的实验比赛,除了考查教师的基本实验技能外,还要考查教师对课标要求的把握、学生发展为本的素养培育意识以及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活动设计能力、实验教学实施能力等。”
她希望,大赛的举办能促进教师提升实验动手能力,改进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新路径,从而推动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
本次比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办,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协办。
大赛的举办旨在为进一步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