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民委员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提升居委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下列哪些举措是文件明确提出的?”9月26日上午,徐汇区天平街道第三届“天平红管家”全岗通知识竞赛现场,电子屏上的题目刚刚显示,建新居委会参赛队员的抢答器已“嘀”声响起,干脆利落的回答刚落,台下便爆发阵阵掌声。
“社区工作者额度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哪些上海户籍老人可享受康复辅具租赁补贴?”竞赛现场,一道道紧扣基层工作的专业考题,既是对《上海市居委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关于提升专业能力、破解治理难题的核心精神的贯彻,也是对社工日常业务熟练度的“突击检验”。
竞赛现场
本次竞赛由全街道21个居委会的“红管家”组队参赛,分为“专业知识竞技赛”和“专业技能挑战赛”两大环节。在知识竞技环节,限时必答题考验队员的答题速度与准确率,自由抢答题则允许题干部分显示时抢答,答对得满分、答错扣分的规则,让赛场氛围格外紧张。
“这些题不是死记硬背,全是平时居民常问、工作常碰的事。”参赛队员坦言,比如“老养残家庭政策”“业委会运作规则”等题目,都是走家串户时必须烂熟于心的内容,竞赛只是把“日常工作”搬上了赛场。
“驿站建在楼底下,骑手进进出出太吵,小孙子下午没法睡觉!”“暴雨天真的需要歇脚的地方,跑几单下来嗓子都冒烟了……”在“专业技能挑战赛”的情景模拟现场,康平居委会与吴兴居委会的社工们,演绎了一场“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的调解。李阿姨的焦虑、外卖站长的诉求、物业经理的方案,一个个源于真实社区的场景,让“纸上谈兵”变成了“现场解题”。
不同于知识竞赛的“标准答案”,技能挑战赛聚焦基层治理的“老大难”。从“老养残家庭健康、经济、精神三重压力”的关爱方案设计,到“百年梧桐修剪引发高低层居民对立”的议事协调;从“社区居民不愿参与社区活动”的沟通破冰,到“楼道堆物”的居民矛盾调处,9个情景案例、2类方案设计题,都是天平街道社工们日常面对的真实难题。
居委会社工现场情景模拟遇到的难题
在“共享空间纠纷”模拟中,天平居委会社工没有直接要求在天井里堆放杂物的阿婆清理,而是先提及“上次您差点被杂物绊倒”的安全隐患,再提议“一起规划晾晒区和休息角”,最终用“尊重物权+共同参与”的方案化解矛盾;“流浪猫治理”案例里,嘉善居委会联合第三方机构提出“绝育驱虫+定点投喂+居民自治”方案,既照顾到爱猫居民的善意,也解决了其他居民对卫生、安全的担忧。这些灵活处置的背后,正是社工们“解万难、暖万家”的专业实践。
“知识竞赛筑牢了理论基础,情景演绎教会我灵活回应诉求,每一环都让我更懂‘服务’二字。”康平社工丁晶莹在赛后采访中说,这次竞赛不仅是比拼,更是交流学习的平台。其他居委会处理“与居民沟通”问题的“从兴趣切入、用尊重破冰”方法,让她深受启发,“这方法回去就能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
颁奖现场
获得“最佳社工奖”的刘南编写的情景题《联合接待——楼道堆物》,源自自己处理过的真实案例:面对长期在楼道堆物的老人,她没有强制清理,而是依托“三所联动”机制,联合民警、物业上门,再通过老人子女柔性劝导,最终逐件确认物品去留,既解决了堆物问题,也没伤了老人感情。“处理基层问题,既要有怀柔之心,也要能解决问题。”刘南的感悟,道出了参赛社工的心声。
专家们在点评时表示,本次竞赛既是对社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大练兵”,更是能力提升的“大熔炉”。社工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沟通技巧、协调能力、破局思维,正是基层治理最需要的“硬功夫”。
记者:曹香玉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