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全市首台!北新泾开启“加梯资金公证监管新模式”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9-27 23:57:50

9月26日,新泾五村51号楼加装电梯成为全市首台与公证机构签约监管加梯资金的加装电梯,真正实现“账户公证、社区受益、群众放心”,这也是北新泾街道结合“五民工作法”、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实践。

签约仪式在新泾五村居民活动室举办,现场,新泾五村51号楼楼栋居民代表刘玉明与长宁公证处签署资金监管意向书。

刘玉明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往通过三人小组管理加梯资金账户,比如交电费、付年检费等,经常需要向业主说明资金用途、资金变动等情况,现在等于给账户上了一把“安全锁”,也大大减轻了三人小组的工作量。

据了解,“加梯资金公证监管新模式”经加装电梯所有权人向公证处发起申请,申请通过后可在公证机构名下设立独立子账户,由公证处对加梯工程款项及相关经费进行保管,并代为支付电梯运维费、电费等相关经费。加梯楼栋业主可登录工商银行“工银上海”小程序进入账单查询服务,自行查询保管账户内的资金余额和交易流水。同时,可通过手机短信实时接收与加梯经费相关的办理变更、保管账户出账等事项。

此次签约的51号楼楼组长刘玉明,是新泾五村的加梯达人,他在北新泾街道的支持下创立了“刘玉明加梯工作室”,积极推进社区楼栋加梯。其居住的51号楼于2018年开始加梯,这也是小区首台加装电梯。随着51号楼加梯免费售后维保期到期,他更加关注加梯售后维保的可持续性,结合自己在街道司法所担任加梯咨询服务志愿者的经验,他想请专业公正第三方保障加梯资金账户,使账户更安全透明。

得知他的想法后,街道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搭建平台,长宁公证处主动入格,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方式,提供高品质法律服务。经过北新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长宁公证处、新泾五村居委会多次协商共议,最终促成本次试点,开启“双向奔赴”。

“三人小组成员如果出现欠债、过世等情况,有可能会引发加梯资金纠纷问题,通过公证处监管,能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规范透明,资金变动查询也更为便捷。”长宁公证处主任李逊敏介绍,公证处所提供的服务均不收取费用,可有效隔离监管账户在物理和法律上的双重风险,“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次试点也是我们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当天,现场还开设了专题讲座,长宁公证处的工作人员结合加梯资金公证监管攻略海报,为居民讲解资金监管流程和线上查询方法,让居民“一次不用跑”,安心又省心。

同时,新泾五村业委会与上海华建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加装电梯维保合作意向书,约定维保费用等事宜。“这次合作得到了‘刘玉明加梯工作室’的资源链接,华建公司特别针对小区实际情况,约定了维保费用和双方权益。”新泾五村业委会主任庄国权介绍,小区已有29台加梯楼栋,多台加梯免费售后维保即将到期,这次签约让居民们心里有了着落,更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北新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监督,专业机构公正履职”这一多方协同、依法共治的机制,不仅是对售后公房老旧电梯加装“后时代”长效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更标志着新泾五村加装电梯工作正式迈入由“建”到“管”的新阶段。

接下来,北新泾街道将持续在党建引领 “多格合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探新路、下真功,把加装电梯及后续维保工作作为重要的惠民实事工程来抓。结合街道“五民工作法”,做好政策宣传、法律宣讲等工作,不断提升居民对于加梯维保“新模式”的知晓率。尤其在“明民责”方面,让居民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知晓维保单位的责任范围,从而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责意识。同时,街道将以新泾五村51号楼道为“样板间”,逐步推进小区其他加梯楼道维保工作的落地,为整小区电梯维保工作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方案。此外,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提升维保能效,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自治监管工作中来,让群众成为维保“监督员”,让后续的维保工作机制能够迭代升级、持续优化。

撰稿/摄影:李嵩楠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