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田上,微风拂起层层稻浪,田垄边紫、黄色野花点缀其间,构成天然秋日画卷。孩子们手持画板分组穿梭田间,有的蹲身细察稻穗纹理,有的在田埂选景,抬头比对色彩层次,低头勾勒轮廓,再蘸取赭石、明黄、翠绿等颜料,将丰收景致铺陈画纸。“之前在课堂上,我们教孩子们写生的基础方法,但纸上谈兵终觉浅。”该校美术老师张亦雯指导学生调整构图时说,“今天把课堂搬到田间,想让孩子们在真实自然的场景里寻找灵感,将课本里的知识转化为创作感受,这是教室里临摹给不了的体验。”
“户外的颜色比画纸丰富太多了!”六年级学生朱炫迪看着自己的作品面露喜色地说,“画纸上,金灿灿的稻田从近到远渐变成浅黄,田边的野花用点彩的方式点缀。风吹过的时候,稻穗会动,我特意把稻穗的线条画得软一点,感觉特别有生机。”
据上海政法学院附属松江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稻田写生”是学校“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课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校一直探索“农耕文化+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后续还将结合秋收、冬藏等农事节点,开展“稻穗标本制作”“节气主题绘画”“农田生态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既了解传统农耕智慧,又提升艺术感知与实践能力。
记者:姜辉辉
编辑: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