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自然》子刊:一次抽血,就能看清全身11大系统的“真实年龄”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9-27 11:21:21

编译:高杰

我们常说的“年龄”

其实只是个数字,

真正决定健康状态与身体机能的是

“生理年龄”

更关键的是,

身体内部的不同器官和系统,

衰老速度可能天差地别。

过去,科学家们常用“表观遗传时钟”评估生理年龄,通过血液中的DNA变化估算整体衰老程度,但这种方式只能给出一个笼统的数字,无法判断究竟是心脏、大脑,还是免疫系统在拖后腿。不过,近日发表在《自然・衰老》上的一项新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著名抗衰老研究机构Altos Labs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系统年龄”(Systems Age)的血液检测技术,仅需一管血,就能量化评估11个生理系统的衰老速度,为个性化健康管理与精准抗衰提供了全新方向。

01
PART

一管血背后的“衰老地图”

为什么传统衰老检测不够用?因为人体是复杂的精密仪器,心脏、肺部、大脑、代谢、免疫等器官与系统,受遗传、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影响,衰老节奏完全不同。比如,长期熬夜可能加速大脑与免疫系统衰老,高油高糖饮食则更易让代谢系统提前老化,但这些差异,传统检测根本无法捕捉。

为了突破这一局限,研究团队分两步搭建了“系统年龄”检测模型:

第一步,收集海量健康数据。团队先汇总了约7500人的详细健康信息,包括既往病史、血液检查结果(如胆固醇、血糖水平)、握力等体能测试数据,从中筛选出“血液生物标志物”与特定器官衰老的关联规律——比如某种血液指标异常,往往与心脏老化或肺部功能衰退相关。

第二步,用机器学习链接“DNA密码”。研究的核心是“DNA甲基化”,这是一种随年龄变化的DNA化学修饰,能调控基因的“开关”状态。研究团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第一步发现的“器官衰老-血液指标关联”,与单份血液样本中的DNA甲基化模式对应起来,最终构建出“系统年龄”检测模型。

这款模型能针对11个生理系统分别计算“衰老分数”,包括心脏、肺部、大脑、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肾脏、肝脏等关键部位,相当于给身体画了一张“衰老地图”,哪里老得快、哪里状态好,一目了然。

02
PART

预测疾病风险更“对症”

为验证“系统年龄”的实用性,研究团队在8000多人的血液样本中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它在预测特定疾病风险上,比传统表观遗传时钟精准得多

比如,针对心脏病风险预测:传统检测只能通过整体生理年龄判断“比实际年龄老/年轻,可能有心脏病风险”,而“系统年龄”的“心脏衰老分数”直接指向心脏本身,如果分数偏高,说明心脏老化速度快于其他部位,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显著上升,且预测准确性远超传统检测。

同样,若“免疫系统衰老分数”偏高,意味着免疫力老化更快,未来感染疾病、甚至患自身免疫病的风险会增加;若“代谢系统分数”异常,则提示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这种精准定位,正是传统检测无法实现的。

研究主要作者Morgan Levine指出:通过提供系统特异性分数,“系统年龄”能更精准地找出人们面临的年龄相关疾病风险,让健康干预更有针对性。

03
PART

未来健康管理新方向

“系统年龄”检测的意义,远不止于知道身体哪里老得快,更在于推动健康管理从“一刀切”走向“个性化”

例如,两个人可能整体“系统年龄”相同,但衰老模式完全不同:甲的免疫系统老得快,但心脏、肺部状态好;乙则是心脏衰老速度快,其他部位正常。针对甲,医生可能会推荐免疫力提升方案——如调整饮食、增加针对性运动、接种相关疫苗;针对乙,则会重点给出心血管保护建议,比如控制血压血糖、调整作息、服用预防性药物。

不过,目前“系统年龄”检测仍处于研究阶段,要真正应用到临床,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研究验证,以及解决检测成本、普及性等问题。但这无疑为未来的健康管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或许不久后,抽一管血看各系统衰老速度,会像现在测血压、查血糖一样普遍,成为每个人健康管理的常规操作。

数据图及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5-00958-3

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