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治疗到应急飞行,从康复设备到生态治理,在2025中国工博会“创新科技馆”中,“科技创新,未来‘智’造”主题展区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像是一块前沿技术的“显影纸”。在这里,我们看见了科研与产业之间那条越来越短的转化路径,也看见了中国智造正一步步走向深水区与无人区。
在生命健康展区,复合创新与应用场景的紧密耦合成为最鲜明的特征。脑卒中后康复这道临床痛点,在上海司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找到了新的破题路径。由他们研发的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投入临床使用的同类设备。
这套产品已在多地康复机构开展应用试点,成为面向老年群体高质量康复需求的代表。工作人员现场介绍道,这款设备采用非侵入式脑电训练方式,结合多阶段康复需求,覆盖了从被动带动、助力训练、主动操作,到镜像模仿等多种康复路径。
“我们其实就是想做一个人人都能用得起的康复方案,”工作人员解释道,“比如这套家用设备,价格实惠,我们希望让偏远地区的人也能用上。”不仅产品本身细致入微,团队还与华山医院康复科保持紧密合作,持续从临床反馈中反哺产品优化,“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设备,而是一个真正考虑到用户每一步需求的伙伴。”
另一边,来自上海瑞柯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微创中心整体解决方案,聚焦于激光诊疗技术的突破,主要应用于泌尿外科、呼吸科,此外,也在积极拓展激光在消化科、皮肤科、妇科等的应用。
全国首台国产铒激光治疗仪成为展台亮点,研发团队先后突破了激光器、激光电源、点阵扫描手具、多段高速脉冲串、精准控制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整机完全自主可控。该治疗系统的微剥脱和点阵模式能有效刺激胶原蛋白再生,适用于瘢痕修复、面部年轻化等。
左:饵激光治疗机
右:超脉冲铥激光治疗机
“我们其实已经深耕激光微创领域十余年,目前在全国的泌尿激光市场市占率超过50%。”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的超脉冲铥激光治疗机在泌尿外科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在临床场景里真正“跑出来”的成果,“医疗器械的难点不只是做出来,还要真正在医院‘跑起来’。”
如果说生命健康展区传递的是一种从个体需求出发的细腻关怀,那么空天海洋展区展现的则是技术边界不断拓展的雄心。来自上海久米飞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eVTOL,以其独特的“大涵道”构型吸引了大量关注。相比于常见的裸露螺旋桨方案,该产品将螺旋桨封闭于1.6米直径的涵道内,不仅提升了推力效率,也大幅降低了噪音并提升飞行安全性。
“我们这套系统还结合了AI智能飞控系统,支持自动起降、避障、自主飞行,可以一键规划航线。”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选择从应急救援与航空医疗切入,“我们希望M1能成为未来的‘空中120’,在黄金一小时内完成创伤患者的转运,甚至实现病人数据的实时同步。”虽然目前还处于原型机阶段,但预计2026年可完成载物款取证,2030年前后完成载人款的取证目标。
“空中”之外,“水上”也在悄然变革。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带来的新能源无人控藻船,在湖泊蓝藻治理这一生态难题上提供了别样的答案。这款小型化无人船由清洁能源驱动,整合了微纳米曝气、微生物菌剂和铁系除藻剂等多种控藻技术,同时配备了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从航线规划到实时监测、从污染溯源到预警响应,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无需人工干预。相关负责人提到,“它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作业风险,也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目前,这款无人船已在苏州金鸡湖完成示范应用,效果显著,展现了数字化生态治理在现实场景中的落地能力。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