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显神威
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
完成两例儿童高难度保器官手术
近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首次采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一天内成功为两名患儿完成了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术及卵巢巨大切除术,两名患儿术中出血都不到5毫升,标志着医院在小儿微创外科智能手术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首例胰腺肿瘤患儿因为反复腹痛呕吐在外院就诊,B超发现胰腺上长了一个近6cm大的肿瘤,进一步CT检查更是让患儿父母忧心不已,这个肿瘤不仅大,而且紧紧包住了部分脾动脉主干和脾静脉进入脾脏的2个分支。当地医院建议要做远端胰腺肿瘤和整个脾脏的切除。焦虑万分的父母经过多方联系,决定立刻赶到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治疗;第二例患儿盆腔有巨大肿瘤,肿瘤已经大到了几乎和脐部一个水平线。
普外科临床首席专家吕志宝教授率领的儿童肿瘤中心团队接诊后,率领肿瘤中心的所有MDT专家经过详细评估,认为第一个患儿最大可能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的最佳方案是采用保留脾脏的胰腺肿瘤完整切除,第二个患儿是盆腔畸胎瘤,除了要完整切除肿瘤,还应该最大限度保留盆腔正常器官组织功能。对这样的肿瘤,最佳手术方案是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精准肿瘤切除和保留器官功能手术。
手术中,由吕志宝教授亲自主刀第1例胰腺肿瘤,如术前CT所见,肿瘤紧紧贴住了脾门外,还牢牢地包绕了脾动脉和两支脾静脉。吕志宝教授先从肿瘤内沿着脾动脉外膜,把不断跳动的脾动脉完整剥离出来。但对薄如保鲜膜的脾静脉而言,剥离难度更大,一旦有细微的静脉壁破损,血脾静脉内的血将如泉水一般涌出,甚至有可能被迫切除整个脾脏。吕志宝教授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系统高清3D影像,通过稳定的机械臂,在180度内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如同从骨头上剔肉一般,极其精准地将2支脾静脉分支从瘤内剥离出来,最终完整切除了整个肿瘤,也成功保住了患儿的脾脏。接下来吕志宝教授团队再接再厉,马不停蹄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又完整切除了12cm的巨大畸胎瘤,两例患儿手术中的出血都不到5毫升。
吕志宝教授术后表示,和成人癌症手术最大的不同是,儿童肿瘤手术规范化的治疗除了要完整切除肿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器官和功能,以满足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所需。达芬奇机器人系统除了可以提供超高的稳定性和超高清图像外,更能实现显微外科般的精细操作,因此,机器人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更有优势,使手术创伤更小,治疗更精准,孩子的术后恢复也更快。
据悉,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整合了多项先进技术,主要包括:超高清三维成像系统,可将手术视野放大10-15倍,提供高分辨率立体观察效果,使医生能精准辨识神经、血管等细微结构,如同“置身”患者体内操作;灵巧机械臂设计,配备仿真手腕,实现540°旋转及毫米级精准操控,滤除手部震颤,机械臂活动范围扩大,可在狭小空间完成复杂手术操作,微创效果显著。主要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妇科、甲状腺外科等精细手术,尤其适合复杂肿瘤切除和重要组织保护需求高的手术。
目前上海市儿童医院已完成三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除普外科成功开展两例外,泌尿外科也完成了一台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用于治疗肾与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未来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先天性畸形,实体肿瘤,肝胆肛肠等复杂外科手术,必将为推动儿童精准外科治疗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