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喜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3个项目获批申康“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09-26 20:47:07

近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启动“第三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全市共遴选出35项研究项目拟纳入市级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同济医院共有3个项目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市市级医院中名列第三,展现出医院在临床研究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扎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项目介绍(以答辩时间先后排序)

项目负责人-杨长青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主任。获得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务工匠称号。现为上海医学会肝病分会主委、上海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前任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消化分会常委兼内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血管病协作组副组长。在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的同时,以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脏损伤修复为研究方向。通过多年探索,在该领域已取得数项原创性进展, 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Gastroenterology、Gut、Journal of Hepatology、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主编论著5部;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联合攻关重大项目、第二轮及第三轮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项目名称:基于门脉高压无创精准检测降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事件的发生

该项目以人工智能赋能,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影像学数据自动化分割、三维重建及多维数据融合,构建一个基于多模态与多时间点数据的无创门静脉压力检测与失代偿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4家上海市三甲医院开展患者招募、数据采集和系统验证,并随访2年,分析无创系统指导下的治疗获益,为肝硬化患者个性化管理及降低失代偿事件发生提供客观依据和有力支持。

项目负责人-梁爱斌教授

主任医师,同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中心主任,研究型病房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获得医学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医师奖、2024年度十大医学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劳动模范、医院学会管理金奖、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中美重大合作项目7项(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及卫计委重点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主编血液学著作10余部。牵头撰写专家共识和指南20余部,牵头开展CAR-T/CAR-NK多项临床实验项目。

项目名称:一种原创性双靶点体内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本项目旨在开展一项原创性增强型双靶点体内CAR-T(in vivo Car-T)细胞疗法针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单中心剂量爬坡及多中心病例扩展临床研究。由同济医院牵头,联合6家市级三甲医院共同实施,共入组68例患者。项目聚焦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靶点(CD19/CD20)体内CAR-T技术,直接在患者体内改造T细胞,实现“无采血、无体外培养、无清淋预处理”的CAR-T治疗新模式,致力于解决自体CAR-T疗法成本高、制备周期长、可及性低的行业痛点。

项目负责人-程黎明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骨科主任。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美国UCLA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部副主任、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上海市重中之重脊柱脊髓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及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致力于脊柱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提出“外科—康复—生物治疗一体化”模式,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在Cell、Nature Medicin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专利40项,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项目名称: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磁电调控与正念干预修复脊髓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

该项目聚焦脊髓损伤这一高致残率疾病,拟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结合环路磁刺激与正念干预,探索细胞修复、神经环路重塑与心理康复的协同效应。该研究由同济医院牵头,联合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共同开展,通过单中心剂量爬坡及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完成75例受试者治疗与随访,通过项目开展建立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联合磁电刺激与正念干预多中心协作机制与临床新技术体系,结合高通量组学与人工智能建模,揭示修复机制、识别生物标志物,推动精准干预体系建立,最终实现脊髓损伤治疗效果的突破与临床转化。

近年来,同济医院持续强化临床研究体系建设,积极融入上海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此次多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是医院相关优势学科长期深耕临床研究、追求创新、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团队协作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为医院进一步深化临床研究、提升诊疗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

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严格按照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要求,认真做好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相关准备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力争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提升上海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级、助力健康上海建设贡献“同济智慧”和“同济力量”。

图文|临床研究中心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