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科技赋能驻村工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何祖华院士一行赴崇明堡镇指导“稻菇轮作”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9-26 17:47:10

崇明区堡镇人民村是上海市第四批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对象。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稻菇轮作”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市科技工作党委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左弼辰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人民村在开展羊肚菌和水稻轮作过程中,面临稻种优化、轮作种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迫切需要高水平农业专家提供指导。

为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助力驻村工作取得实效,在市科协、市科普事业中心的牵线搭桥下,9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市农科院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曹黎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邓一文组成的专家团队,专程赴崇明区堡镇人民村进行考察指导,围绕“稻菇轮作”“水稻种植”两大核心议题,为当地乡村振兴和结对帮扶工作注入科技动能。

专家们深入堡镇人民村“稻菇轮作”大棚基地,仔细查看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相关设施,认真听取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介绍,并针对基地水稻的生长情况,就更换稻种、生物防治、优化除草作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随后,堡镇水稻种植座谈会在人民村党建阵地召开。副镇长黄凯全面介绍了堡镇水稻种植的总体规模、品种布局与产业现状。来自人民村、南海村等村的书记代表,以及菌哥科技、帅米粮食、惠康水产等合作社负责人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面对一线难题,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从抗病水稻品种选育、生态除草技术推广,到稻蟹共生模式品种适配等,均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结合前沿科研成果与上海地区实践案例,给出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何祖华院士在座谈中强调,要培育出适配崇明生态环境的高产、抗病、抗逆水稻品种,同时大力推动“稻菇轮作”等经济农作物和水稻循环农业模式的规模化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堡镇人民村表示,将系统梳理专家建议,加快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下一步,人民村将深化与中科院、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持续优化“羊肚菌+水稻”特色产业模式,切实解决种植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村委会将积极推进“稻菇轮作”特色的“科技小院”建设,助力农业科技示范与人才培养。

供稿: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