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你是否想过,那些被时光打磨的技艺背后,藏着怎样的生命厚度?一块黄杨木的雕琢刀痕里,又凝结着多少师徒相授的温情与哲思?9月25日下午,《守艺人生(第二辑)》与《雕琢人生》新书首发仪式在土山湾博物馆举行。两本著作均为徐汇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采录工作的重磅成果,既记录着非遗技艺的千年脉络,更承载着传承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坚守,现场众多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见证这份“有温度的文化答卷”。
《守艺人生(第二辑)》与《雕琢人生》以不同视角解锁非遗魅力
作为徐汇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守艺人生(第二辑)》与《雕琢人生》以不同视角解锁非遗魅力。前者延续系列深度访谈风格,聚焦10位跨领域传承人,收录手稿、工单等一手资料,更在每位传承人口述扉页设置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采访精选片段;后者由长桥街道(国家级非遗“黄杨木雕”保护单位)主导编撰,因徐宝庆、侯志飞两位大师已逝,采录团队以“旁人回忆+作品剖析”形式,用近百件作品、超五十段讲述,还原海派黄杨木雕的中西合璧之美。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采录工作,是为民族存续文化根脉、为城市蓄积深层文化动力的战略性工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表示,当前国家非遗保护已从“项目抢救”深化为“呵护传承生命”,口述史采录不仅是收集技艺与故事,更要保存传承人承载的地方性知识——从技艺流程到师徒伦理,从行业信仰到人生体悟,这些“活态记忆”是避免城市同质化、重塑文化身份的关键。他认为,传承人的口述是“地方文化知识库”,能为文旅融合、艺术创作提供原生IP,更能唤醒市民对城市的情感认同,构建精神家园。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赠新书
活动现场,到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赠新书。赠书后,传承人微访谈环节让现场氛围升温。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孙继海分享了海派剪纸的精髓,在他看来,海纳百川是城市根基,也是海派剪纸的灵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要让这门民间艺术回归生活,实现创新性转化。”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闻志高则提到,近期正探索将现代生活场景融入木雕,而专业院校中涌现的年轻传承人也让他倍感欣喜,“海派黄杨木雕最可贵的是‘写实与写意融合’,既保雅致韵味,又有时代气息,这份技艺必须在年轻人手中继续鲜活。”
“清和拾遗”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优秀作品展现场
发布会现场还同步举办“清和拾遗”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优秀作品展,三十余件来自陈华明、闻志高等传承人的作品亮相,从摹写世间百态到抒发人文情怀,每道纹路都彰显海派技艺的细腻与创新。
据了解,徐汇区自2020年起率先开展大规模传承人口述史采录,目前已完成3批27人采录,第四批工作正有序推进。此次双书发布,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总结,更标志着上海非遗保护从“记录”向“活化”的迈进——让沉默的技艺开口,让匠心的声音传得更远。
记者:王永娟、施昱辰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