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I新警
当青春邂逅藏蓝使命
七张面孔,七段成长故事,记录着从“平凡学子”到“高墙守护者”的淬炼之路。他们曾是退伍士兵、临床咨询师、律所实习生,如今共披藏蓝警服,在警校熔铸纪律,于监狱见习中领悟“改造人”的深层使命。三天高墙内的实践,让他们读懂:监狱警察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者,而是用专业与温情点亮迷途者重生之路的“引路人”。此刻,让我们透过七张照片,聆听新警们对职责的真诚诠释。
01 医者警魂
杨时佳,复旦大学医学硕士
从中山医院到警校及提篮桥监狱医务所,我经历了职业身份与场景的双重跨越。初入监狱,对病犯的治疗,需兼顾病情甄别与心理诉求。警校学习与见习让我明白,监狱医疗需融入监管需求,在专业判断中加入行为动机考量。身着警服后,我既坚守医生底线,又履行监管职责,需在“医者仁心”与监管责任间平衡,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能力。
02 灵魂工程师
欧阳文聪,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从高校学子到监狱警察,身份转变需超越“学习”心态,以纪律部队标准践行使命,成为罪犯改过自新的“鲜活教材”。从临床咨询到教育改造,虽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深入一线实践后发现,现实与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扎根于基层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挽救一个个迷途的灵魂。
03 从戎到警
刘业卓,上海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自七月入警校以来,我经历了从军人到监狱警察的转变。初训时,我以军人标准严苛要求自己,纪律与执行是我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第一印象。实训时,当我走进提篮桥监狱,真正参与到罪犯管理一线工作,我明白监狱工作核心是管理、教育与挽救,需要用心用情去挽救改造每一名罪犯,让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守法公民。
04 守望者说
金嘉骏,上海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
我以《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喻,向往守护纯真与美好。从平凡学子到监狱警察,初以为职责是“管好犯人”,见习后顿悟:我们守护的是墙外的万家灯火,守望的是迷途者知返的归途。警察与守望者本质相通——不在于“管束”,而在于帮助他们寻找希望,让每个灵魂都能在规则与温情中找到重生的路径,这正是监狱警察最深沉的使命。
05 实战铸魂
岳海瑞,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学士
从警校理论到监狱实战,三天见习让我感受很深。高墙内,安全是每分每秒的实战状态,抄监时翻出违禁品让我直面风险现实;老病残罪犯的鲜活个体打破“坏人”标签,需用教育感化替代单纯管控。带教师傅强调“公平公正是底线”,民警双重角色——执法者与教育者的刚柔并济,更让我懂得:监狱工作不仅是监管,更是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是守护司法公正与帮助重生的使命。
06 法理润心
沈峰,上海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从律师到监狱警察,身份转变中领悟法律执行与教育改造的深层意义。警校淬炼铸就忠诚担当,纪律打磨个性,政治学习绷紧权力约束之弦。三天高墙见习,直面长刑期罪犯改造的艰巨:亲属会见中微笑与依恋的碰撞,师傅“懂法更要懂心”的教诲,让我深切体会到“改造人”才是核心,安全与温情并重,方能践行“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职业价值追求。
07 初心长守
苏晓峥,上海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一名光荣监狱警察的转型,恰似一场静默的修行——高墙内的日子没有惊涛骇浪,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淬炼出非凡。我将始终把“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的信念融入工作。作风纪律是底线,需时刻严守;职业认同是动力,需以“改造人”为目标。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启示我:在漫长从警路上,唯有坚守初心、做好每件小事,方能于平淡中铸就非凡,让警徽在岁月中闪耀荣光。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万万没想到之00后新警的跟班日记
2、“高墙玫瑰”别样红:解密女子监狱四监区党支部如何炼成示范标杆
3、【我执法我普法】“狂飙”还是“翻车” ,警惕股市“陷阱”|墙案启示第四集
编辑:卫 佳
供稿:提篮桥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