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创新的浪潮中,一组鲜活数字正在重新定义共和新路街道党群服务的温度与效率:善居综合网格主阵地——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党群服务站精准推出20余项可供点单的服务清单,党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阵地内的网格工作站实时在线值守,商户诉求实现“5分钟响应”即时即接;网格内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参与隐患排查,今年以来累计上报线索超100条。
这些生动实践背后,是党群阵地与网格工作站深度融合带来的治理效能变革——党组织触角向下延伸,服务资源向前集聚,让项目落在阵地、诉求解决在阵地、力量聚在阵地,实现响应更敏捷、服务更精准、治理更高效。
资源下沉,服务上门
让民生项目在阵地生根发芽
以阵地为依托,整合网格、街区、阵地“三位一体”工作力量,明确常态化人员配置,因时因地灵活调配,实现“常态+动态”相结合的驻点模式。
构建协商议事“治理枢纽”
让矛盾问题在阵地化解
阵地与工作站的融合建设极大拓展了问题收集的渠道和效率,构建起线上线下结合、立体全天候的问题征集网络,确保公共议题真正落在阵地、矛盾化解在网格。
网格工作人员通过日常走访、定点接待,主动贴近群众倾听真实民意。同时,广泛应用微信群、社区云等数字化工具,搭建“云端议事厅”“诉求快车道”,让居民随时随地上报问题,实现“指尖沟通、秒级传递”。网格工作力量高效对接“12345”热线体系,确保各类工单迅速落地、进入处置流程,形成上下联动、闭环管理的问题受理模式。
制度化、平台化的协商机制,有效转化了杂音,凝聚了共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激活多元主体
让“新兴”力量在阵地汇聚
激发阵地“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于引导新兴领域群体、流动党员等成为“治理合伙人”,推动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阵地内“小哥茶铺”持续升级,配备充电设备、饮水机、便民药箱,满足户外劳动者应急需求;善居街区党支部与网格工作站联动摸排资源,开放辖区窗口单位创新打造“歇歇角”,为小哥们开辟出可歇脚的舒适空间。
同时,引入周边商户等社会公益力量,免费提供瓶装水、小食,让“共享角落”持续焕发活力。通过招募“静邻合伙人”,联动街面商铺,充实包含餐饮、理发、购物等业态的“小哥生活铺”,作为“小哥茶铺”的延伸站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折扣套餐与便捷服务,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使他们从“过客”变为“主人”。
融合不仅是空间、力量和资源的整合,
更是信任与共识的凝聚。
新就业群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在阵地引导下积极参与网格治理、志愿服务、应急响应等工作。
于此,党群阵地和网格工作站的融合,不再是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一次次民心温暖的传递。让阵地成为民心的港湾,让网格成为幸福的单元。
未来,共和新路街道将持续深化党群服务转型,通过“汇聚资源—协商议事—激活力量”三重机制,致力于打造基层治理的最佳实践样板,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记者:罗欣悦
编辑:梁慧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