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一定会蛀牙吗?
口腔医生教你如何健康吃糖
前言/PREFACE
马上就要到920爱牙日了,今年的爱牙日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说到糖,相信你一定听过这种说法,“不能吃糖,不然牙齿会坏掉!”可是,有些爱吃糖的人,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牙齿依然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吃糖和蛀牙的关系,就像下雨和淋湿的关系:下雨天如果不打伞,很容易被淋湿;但如果打好伞、穿好雨衣,就不会被淋湿。
同样,吃糖不一定会导致蛀牙,关键是如何健康、科学地吃糖。
01
蛀牙是怎么发生的?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口腔里存在着一些细菌,如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会利用我们进食后残留的糖分,特别是游离糖作为食物。这些细菌在代谢糖分的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而酸则会逐渐腐蚀牙齿最外面的保护层--牙釉质,使其中的矿物质溶解,久而久之就会在牙上形成龋洞。
蛀牙的过程需要四个关键条件同时存在,分别是细菌、食物(糖)、牙齿本身和时间,缺一不可。而我们只要打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有效预防蛀牙。
02
口腔医生的健康“吃糖指南”
完全禁止吃糖或者说所有甜的食物,既不现实,也没必要。糖能给我们提供能量,也能带来快乐。学会以下方法,我们就能更安心地享受甜蜜。
1. 选对吃糖时机
如果整天断断续续地吃零食、喝含糖饮料,将意味着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牙齿没有机会得到“休息”。所以我们要尽量随餐吃甜食,这样可以集中并缩短牙齿暴露在酸中的时间。
2. 聪明选择食物
不同的糖都对牙齿构成的威胁也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分为游离糖和非游离糖。
(1)游离糖:需要被警惕的“坏糖”
主要包括添加糖(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糖浆)以及蜂蜜、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这类糖容易被细菌快速利用,产酸能力强,是导致蛀牙的主要元凶。它们常见于:
• 糖果、蛋糕、饼干、甜点
•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运动饮料
• 巧克力、冰淇淋
• 甚至一些“不甜”的加工食品,如番茄酱、酸奶等
(2)非游离糖:相对友好的“不太坏的糖”
主要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谷薯类中的淀粉。这些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或被整合在食物结构中,消化吸收较缓慢,致龋性较低。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新鲜完整的水果代替果汁或甜点。如果一定要吃糖,那么也有选择,粘性强的糖(如太妃糖、牛轧糖、软糖)会长时间粘在牙齿的沟壑中,难以被清除,所以比硬糖更危险。
3. 吃完立即清洁
吃完甜食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是最好的习惯。如果条件允许,刷牙是更彻底的方法。
4. 用好护齿武器
·含氟牙膏:氟化物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促进牙齿再矿化。
·刷牙及牙线: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刷3分钟,学龄前儿童需要家长辅助刷牙;但刷牙无法清洁牙缝,因此每晚需要使用牙线清除隐藏的食物残渣。
·定期检查:每半年去看一次牙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清洁。
作为儿童口腔医生,我想对小朋友们说,糖果可以吃,但要学会和它做朋友。大家要记住,适量吃糖,吃完糖后,马上喝口水、漱漱口,或者刷刷牙,让牙齿干干净净,这样蛀牙就不会来找你啦!
编辑 |严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