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2个月涨粉千万!你也许不认识他,但你一定看过这个→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9-19 15:30:26

“课本上记不住的东西,你画一遍我就记住了!”最近,一个名叫“混子哥边画边讲”的科普博主在网络平台迅速走红。他用一支马克笔、一块白板,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成有梗有料的漫画故事,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

你也许不认识他,但很可能早就看过他的漫画。“混子哥”本名陈磊,是“混知”创始人、畅销书《半小时漫画》系列作者。自今年六月开号,他的账号“混子哥边画边讲”2个月内全网粉丝从0涨到千万,至今单抖音账号已近千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1.4亿。

早已凭借图文成名,为何还要转型真人出镜?科普类视频如何实现破圈传播?记者与陈磊聊了聊背后的故事。

你看到的“轻松”,背后全是设计

在“混子哥边画边讲”的视频中,从“三省六部”到“五代十国”,从“中国的山有几种”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是什么关系”,各类复杂知识被拆解成“漫画+段子”,再通过短视频轻松传递。

东风、巨浪、长剑等不同型号的导弹如何快速厘清?9月4日发布的短视频“中国导弹”,让中国的导弹家族不仅是武器装备,而是化身有血有肉、各司其职的“守护神”。

“对付天上的敌人,我们从天上揍他的导弹叫霹雳,从地上揍他的导弹叫红旗,从海上揍他的导弹叫海红旗。对付地上的敌人呢?我们从天上揍他的导弹叫惊雷,从地上揍他的就是著名的东风,从水里面揍他的叫巨浪……”他以简洁线条勾勒出不同型号导弹的独特气质,时不时还会调侃一下,让大家看完忍俊不禁:“中国导弹价格公道量又足,只会加量不会加价,最重要的是随时发货,全球包邮你心动了吗?”

虽然内容好笑又好懂,拍摄设备却极其“简陋”——只有一块白板、一支马克笔、一台2700元的手机和一个支架,没有提词器,也没有专业剪辑。

为什么选择如此“朴素”的方式?陈磊坦言,这是刻意为之,“我希望它是可持续的内容产品,所以成本必须低。真正贵的不是设备,是学习、写稿和设计——这些都是看不见的‘软投入’。”

一条不到5分钟的视频,常常需花费5个多小时。他从晚上10点熬到凌晨3点,从文案架构到分镜设计,哪些话配合哪些画,什么时候写字,什么时候讲解,每个环节都经过推敲。例如“五胡十六国”这类复杂内容,他会提前在纸上打草稿,“绝不能画到一半没地方了”。

看似信手拈来的视频,实则是精密设计的结果。这种严谨,与他早年在汽车行业的工作经历有关。“汽车的每一个零件都严丝合缝,知识也一样。你看到的‘轻松’,背后全是设计。”陈磊说。

我希望成为那个推门的人

“混子哥”这个网名,陈磊已经用了十年。名称背后,藏着他学生时代的自我认知,“我那时成绩并不好,但不是因为我笨。只是没找对方法和兴趣。所以我总在想,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让知识变得好懂、好玩?”

十年前,微信公众号兴起时,陈磊创立“混知”微信公众号,开启漫画科普创作。2017年,陈磊多了一个“作家”的身份——与团队围绕“混知”IP推出“半小时漫画”系列科普丛书,以轻松易懂的方式解读历史、经济等学科知识,累计销量逾千万册。

今年6月,陈磊再次跳出舒适区,从幕后走向台前,尝试真人出镜拍摄短视频,“团队催了我好久,我一直不敢。最后没办法,就‘死马当活马医’,先录着吧。”

没想到,这个“无奈之举”,让他意外闯入更广阔的大众视野。截至目前,“混子哥边画边讲”账号已发布30余期视频,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领域,其中历史类题材最受欢迎。关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是什么关系”的视频播放量达1.4亿,成为现象级爆款。

选题从哪来?除了依靠过去十年积累的素材库,陈磊格外重视评论区的声音,会从网友留言中寻找灵感。

“下一期能不能讲讲魑魅魍魉分别是什么?”“画个中国亲戚关系图吧,能画出来我一家三口关注你……”评论区内,网友踊跃“点单”,陈磊认真“接单”。“很多人并不是抗拒复杂知识,只是需要有人用对的方式讲清楚。大家想看什么,我就尽力画什么。”陈磊说。

这种“响应式创作”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也让知识传播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在陈磊看来,中国人骨子里是喜爱传统文化的,“只是很多人还没找到那道门。我希望成为那个推门的人,让大家在轻松一笑间,就把知识记住了。”

科普可以“不择手段”

“把笔拿出来,混子哥带大家了解一下,血月是从哪来的……”深夜的白板前,混子哥又画完一期视频。那个曾经为自己搞不懂知识而苦恼的“学渣”,如今正在为千万人搭建通往知识的桥梁。

尽管已是短视频领域的新“顶流”,陈磊却自称是“i人”(内向型人格),面对镜头仍会不适应。

虽然视频的拍摄地点就在自家书房,没有团队跟拍。但起初拍摄时,他常会因忘词而停顿重录,小动作也比较多,“现在对着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我还是会紧张。所以视频中我尽量少露脸,让知识占满屏幕。”

比起拍视频,他更享受躲在咖啡馆写写画画的时光,那才是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但责任感和内驱力推着他不断向前,“我是个内容创作者,总要跳出舒适区。只要能把知识讲清楚,我不排斥任何形式。科普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唱歌跳舞,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在嘉定创业多年的内容创作者,陈磊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政府部门在场地、政策等方面提供实打实的支持;嘉定的文化底蕴和汽车工业背景,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他的内容风格——看似好笑,实则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嘉定这个地方很有文化,这种文化不会直接影响你,但会浸润人心,让你觉得在这么有文化的地方,你不能没有文化。”陈磊说。

十年间辗转图文与视频,形式在变,初心未改。那个曾经自嘲“学渣”的男人,如今已成为无数人学习路上的“解惑者”。他依旧每天伏案写稿、拍摄录制,用最“轻”的设备,做最“重”的内容投入。这一切,只为实现一个最纯粹的目标——专治各种不明白。

撰稿:杨育杰

摄像:姚卓林

编辑:袁悦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