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和《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年)》实施,“三师联创”团队持续绘制“沪派江南”美丽画卷,坚持人民至上、多方参与。
西岑风貌单元航拍照片 拍摄:杨崛
2025年8月27日下午,沪派江南青浦西岑山深社造实验共创会系列启航。西岑风貌单元三师联合工作团队、同济团队以及十余位山深村新老村民,结合202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五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共同进行了一场关于山深村乡村营造的探索之旅,大家彼此之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带来了多元思想的碰撞。
给自己点个赞
▌启航 发言与致辞
沪派江南青浦西岑山深社造共创会(后文简称山深共创会)的第一个环节从发言与致辞开启。首先由来自三师团队的景观设计师王向颖(四叶草堂)向大家介绍本次共创会的内容、流程与目标,展示了三师联合工作团队之前在山深村进行的项目与工作。
然后由西岑村的费龙艳书记致辞,指出了山深村现状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停车位紧缺、夹弄需要修缮整理等,希望在以后的建设中能得到改善。同时书记还表达了希望与三师团队同心协力,通过相互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去推动山深村的社区营造。
最后,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悦来副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乡村社区营造的理念。刘老师认为乡村社区营造最重要的是新老村民一起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努力去推动乡村营造。每个人都能够为乡村做出一点点行动、一点点改变,这些小小的行动和改变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山深共创会开场分享 图片左右滑动
▌思考共创讨论
在听完上述的精彩发言与分享之后,山深共创会进入第二个环节——共创讨论。多元的身份会带来多元思想的碰撞,大家一共分为了三个小组,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现状问题、山深历史回顾、未来乡村营造这三个主题,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村民都非常热烈和积极地参与,同时用纸笔记录。最后,山深村的地图上贴满了村民写下的便利贴,这也是本次共创讨论环节的宝贵成果。
三个小组热烈讨论 图片左右滑动
主题一:现状情况
村民们谈到他们的菜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例如大白菜、西蓝花、萝卜、青菜等,品种丰富。村民们还普遍提到希望菜园周边的围栏能够进行提升,变得更加美观耐用。目前村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道路不平、村里的停车场太少、缺少公共休息空间等。
主题二:山深历史回顾
村民们分享了山深村很多有趣的风俗文化,例如:山深村以前举办过集体婚礼,婚礼上有一些独特的风俗;村里的路口会放置挡煞的磨盘或镜子;村里有土地庙,很多村民会去祈求平安;咸肉菜饭是这里的特色吃食;过去村里的老人还会用鸬鹚或丝网捕鱼……
主题三:对乡村营造的期待
村民们提到对未来乡村社区营造的期望,例如:希望村里能够增加停车位,修缮村里的道路,改进道路积水、小菜园的围栏,多增加一些娱乐场所和活动设施,优化公交车站台等。
▌探访实地参观探访
在精彩的讨论环节之后,共创会进入第三个环节——实地参观。大家一起参观了榔榆小院和北村口小菜地,亲身感受了山深村的生活气息与空间现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山深村社区营造的理解与思考。
开始走街
榔榆小院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院子里有一棵约七十年历史、形态特异的榔榆树,小院的外围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呈现出浓厚的水乡韵味。村民还向大家介绍了放置在榔榆小院中的捕鱼木船。
榔榆树下的回忆
小院中的捕鱼木船
北村口有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和小菜园,充满了乡村气息。小菜园展现出了山深村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通过劳作创造这一片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也表达了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期望。
从小院看向田野
▌结语
调查问卷的可视化表达
山深共创会由西岑风貌单元三师联合工作团队和山深村村委会主办,由四叶草堂、同济大学上海城市更新重点实验室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承办,探索“三师联创+乡村营造”机制,让三师团队能够倾听村民们对于山深村社区营造的意见和需求,与村民共同开启一场关于乡村社区营造的探索之旅,同时也让村民更加了解沪派江南项目。这是山深共创会的起点,期待未来可以发挥乡村社区营造的力量,联动老村民、新村民和城市人,让不同群体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建设与运营协同机制:以“三师联创+乡村营造”为核心,构建多元参与格局。
水边停放的小船
村民正在采摘菱角
朱师傅家的柚子熟了
供稿|黄紫頔、王向颖、魏闽
编辑|王佳慧
拍摄|步若凡
山深共创会由西岑风貌单元三师联合工作团队和山深村村委会主办,由四叶草堂、同济大学上海城市更新重点实验室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承办,探索“三师联创+乡村营造”机制,让三师团队能够倾听村民们对于山深村社区营造的意见和需求,与村民共同开启一场关于乡村社区营造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