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那个怪兽又来了……”,凌晨三点,萱萱又一次发烧到39度,滚烫的额头抵着萱萱妈妈的掌心,萱萱妈妈攥着退烧药的手微微发抖——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跑急诊了,自从这个月开始发热,萱萱已经不知道用过多少次退热药了,消炎药也用了好几种,却总是热退后没过多久就又烧了起来。血常规、胸部CT和腹盆腔MRI查了也都基本正常,只有C反应蛋白和血沉稍微有点高,各种呼吸道病原菌检查也没有问题,就连结核OT实验做了也是阴性。
孩子马上要高三了,萱萱妈妈焦虑到快要崩溃,“一定要找到原因,让宝贝康复!”,于是萱萱妈妈带着孩子从宜兴来到上海,在新华医院儿血液肿瘤科MDT联合会诊下,医生建议做个全身PET/CT检查,看看能不能揪出这个“发烧怪”的源头。
第二天萱萱妈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拿到PET/CT报告,等待着宣判,映入眼帘报告单的不是妈妈最最担心的不治之症,“血管炎”三个字让妈妈、萱萱和医生都松了一口气。
PET/CT影像显示出孩子颈、胸部动脉血管可见条状不均匀18F-FDG摄取增高,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起始、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及双侧腋动脉;此外,在孩子左上臂三角肌处也出现一个细小不易察觉的18F-FDG摄取增高灶(图1)。在仔细追问了萱萱妈妈之后,医生得知原来萱萱在1个半月前注射了第2针剂HPV疫苗,但是两次疫苗注射后孩子均无明显不适和发热等症状,却在第2针之后10天开始反复发热至今。
图1 血管炎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起始、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及双侧腋动脉(FDG摄取增高,红色箭头),另可见左上臂三角肌FDG摄取增高灶(黄色箭头)。
“发烧怪”揪出来了,原来是疫苗注射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激活,最终导致大血管炎表现,之后萱萱被及时转诊到肾脏风湿免疫科,经过1周的激素治疗,孩子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稳定,顺利出院。
儿童、青少年的反复发热向来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症状,却也是临床最难诊治的。引起发热的病因众多且复杂,恶性疾病如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良性疾病如感染、结核、风湿类疾病(如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有时检查做尽也未必找到原因。
PET/CT显像早先主要被用来进行恶性肿瘤的诊治,随着该项检查的广泛应用和新型分子探针的研发,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的查因和诊疗中也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和了解。
PET/CT检查常用的显像剂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会在葡萄糖代谢旺盛、血流丰富或者炎性细胞活跃的病灶中积聚,使用无创的分子影像设备PET/CT进行探测,可以准确找到病灶所在。当机体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血管炎症时,可能导致大量免疫细胞、炎性细胞活化浸润血管壁,使其耗能增加,葡萄糖类似物18F-FDG摄取增加;此外炎症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体表达也会大量增加,促进FDG的主动摄取。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细胞代谢活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FDG摄取。典型血管炎PET/CT影像特征表现为:沿着病变血管壁走行的线样、管样或节段性FDG摄取增高(图2)。临床还可以通过PET/CT显像对病变血管进行评分,了解治疗变化,评估病情(图3)。
图2 女,7岁,间歇性发热1个月。初诊:肌炎可能。PETCT显像可见FDG高摄取沿血管壁走行,呈管样表现,提示血管炎。临床结合PETCT影像最终诊断:大动脉炎。患儿及时治疗后好转出院。
图3 女,65岁。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后反复发热,可见吻合口术区血管壁呈FDG摄取异常增高,考虑血管炎所致。
不仅是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也同样会有类似不明原因反复发热,同样可以用PET/CT全身显像进行评估,而且医生不仅可以看到大血管的炎症,浅表血管或中小血管的炎症也都可以一目了然(图4)。
要注意的事,如果出现小范围、且比较局限的异常摄取应与动脉粥样斑块进行鉴别,这时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帮助判断。
图4 男性,53岁,不明原因反复发热2周,PET/CT显像:四肢肌间隙小血管管壁FDG摄取增高,提示血管炎。
FDG PET/CT的临床应用
FDG PET/CT不仅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估与检测、预测预后,以及寻找原发肿瘤、指导活检及放疗等,还有很多非肿瘤性病变的应用。如:
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的病因诊断,术前检测致痫灶;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
✔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联合Aβ PET/CT);
✔帕金森综合症的鉴别诊断(联合DAT PET/CT)等。
感染与炎性疾病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的评估)1,2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脊柱(椎体或椎间盘)感染、糖尿病足感染、假体炎性或感染的检出(如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人工血管植入术后);
✔骨髓炎、肺结核等各种感染性病变的活动性评估;
✔炎性肠病、多种大血管炎、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活动性评估;
✔特发性炎性肌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风湿性多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变活动性评估,且炎性肌病患者中可用于筛查恶性肿瘤;
✔干燥综合征(指导活检和鉴别淋巴瘤转化)。
PET/CT检查前注意事项
检查当日空腹,避免剧烈运动;携带相关病情资料;如有糖尿病病史,正在服用二甲双胍,建议检查前停服48小时;检查需提前预约,请关注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微信公众号(下方二维码),有详细预约检查须知。
撰稿:王少雁
审校:陈素芸、尹雅芙
参考文献:
1.Dejaco C, Ramiro S, Bond M, 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imaging in large vessel vasculitis in clinical practice: 2023 update. Ann Rheum Dis. 2024;83(6):741-751.
2.Casali M, Lauri C, Altini C, et al. State of the art of (18)F-FDG PET/CT application in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a guide for image acqui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lin Transl Imaging. 2021;9(4):299-339.
科室介绍
新华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历经60余年,形成了甲状腺癌放射性核素治疗、全生命周期的核医学检查、儿科核医学、儿童肿瘤PET/CT、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的临床特色,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核医学科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拥有11名医师(博士9名、硕士2名)、7名技师、6名护师和4名放药师。科室拥有3位博士生导师及3位硕士生导师。核医学科拥有各类先进核医学显像设备,包括PET/CT、SPECT/CT、SPECT、心脏专用机、双能X线骨密度仪等设备;核医学科同时拥有IV类放药证及回旋加速器,能开发、合成并使用各类新型分子探针进行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和临床研究。核医学科拥有11张床的核素治疗专用病房,主要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和甲亢患者。
核医学科影像读片门诊(特需)
出诊专家 | 尹雅芙 | 傅宏亮 | 陈素芸 |
出诊时间 | 周一下午 | 周二下午 | 周三下午 |
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微信公众号
新华医院核医学科电话:021-2507698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位于医技楼(5号楼)6-7楼(下图红色箭头指示位置),7楼为PET/CT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