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门诊,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困惑前来:“我的记忆像秋天的落叶,散得没章法,根本没法静下心思考”“思维慢得像老式邮件,半天转不过弯”“脑筋偶尔像死机的程序,完全没法正常运转”……
这一幕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并不少见:年轻人刚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微信朋友圈一条“今天吃什么”的动态,就把思绪拉到了午餐的炸鸡上。一番点赞、晒图、评论后,电脑进入屏保,原本的计划早已被抛到脑后。记忆与注意力,仿佛成了一场无尽的追逐游戏——一直在“赶路”,却总忘了“目的地”。
看似好笑的场景,却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通病”,背后原因更是复杂多样。下面,我们就从记忆和注意力减退的诱因、日常可操作的改善方法,以及必须就医的信号三个方面,为大家逐一梳理。
1
年轻人记忆“掉线”、注意力“跑偏”,
多与这些因素有关
面对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多重压力,年轻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健康,导致记忆和注意力减退。
学生族熬夜赶作业、职场人熬夜加班,长时间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让记忆力和注意力“大打折扣”。
挑食、偏爱高糖高脂零食等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族、锌元素等对脑功能至关重要的营养素时,会引发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
年轻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大脑的供氧与营养供给,最终造成脑功能下降。
工作、生活中离不开手机、电脑,还常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娱乐、游戏功能,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也随之变差。
甲状腺功能失调、激素水平异常、特殊病原体感染、糖尿病、抑郁症等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需优先排除这类潜在隐患。
2
4个日常小调整,
帮你找回“在线”的记忆与注意力
想要改善记忆和注意力,无需复杂操作,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调整即可:
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是大脑巩固记忆的关键,睡好了,记忆力和注意力才能“在线”。
多吃鱼虾、坚果、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减少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的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为大脑健康提供“养分”。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搭配适度力量训练。运动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大脑供氧,还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增强脑功能。
学习、工作时避免多任务并行,合理规划时间,减少外界干扰。也可以尝试冥想、正念训练,或用专注力训练APP辅助练习,帮自己“收心”。
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间,多参与真实生活中的社交、户外活动。尤其要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常和朋友、家人沟通互动,多参加社交活动。积极的社交能“激活”大脑,帮助增强认知能力。
3
出现这些情况别硬扛,
及时就医是关键
大多数年轻人的记忆和注意力问题,通过自我调整就能改善,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筛查:
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频繁忘记重要信息(如会议时间、关键任务),无法完成日常常规任务,甚至简单的记忆都变得困难,需立即就医。
记忆和注意力减退的同时,还伴随持续的焦虑、抑郁,或长期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若出现极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突然变化,甚至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检查,排除潜在疾病。
如果家人中有痴呆患者,自己出现记忆减退时,更要警惕,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
撰稿: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楼之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是聚焦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兼顾脑血管病、癫痫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防治。拥有震颤电图、功能显像等先进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设备,引进经颅磁刺激等最新物理治疗方法。在刘振国教授带领下,对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突出中西医结合与医体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建立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一站式诊疗中心及认知障碍、癫痫、脑血管病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个性化治疗。
门诊预约请点击链接☞:神经内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