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从“孩子王”到“园长妈妈”,记上海市特级园长徐秀清的教育人生

转自:绿色青浦 2025-09-16 20:19:05

走进青浦区佳佳幼儿园,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温柔的身影。她有时蹲在积木区和孩子们搭建“梦想城堡”,有时坐在年轻教师身边探讨教学困惑,有时站在厨房里研究如何让营养餐更可口……她就是徐秀清,一位用33年时光书写教育传奇的特级园长。

初心:33年不变的教育情怀

“选择做幼教,是因为我本身就比较有童心,从小就是‘孩子王’,长大后也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谈起职业选择,徐秀清笑得像个孩童。1992年,这个刚从上海幼儿师范学校走出的姑娘,带着满腔热情踏入幼教领域。

那个年代,幼教条件相对简陋,但年轻的徐秀清却乐在其中。1993年加入新创办的盈星幼儿园后,她成了“拼命三娘”——工作日陪伴孩子探索世界,休息日独自在空教室里剪贴画、做教具。“看到孩子们拿到新教具时那种惊喜的表情,所有疲惫都值得了。”

这份纯粹的教育初心,让她在上海教改浪潮中脱颖而出。作为一期课改首批试点教师,她勇挑重担,边实践边学习。从“金苗奖”到市中青年教师评比获奖者,从课程领导力项目落实者到连续三轮市项目主持人,她始终奔跑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

温度:用心经营孩子们的乐园

2013年接任佳佳幼儿园园长,徐秀清面临新的挑战——这是一所拥有30个班级、135名教职工的大规模幼儿园。如何让这个教育大家庭充满温暖?她的答案是:用真心换真情,用细节见真章。

她创新推出“童声议事厅”,定期邀请各班小代表来“参政议政”。孩子们的建议五花八门却充满童真——“滑滑梯应该更高一点”“胡萝卜切得太大块了”“我们想在幼儿园吃披萨”……每一条建议,徐秀清都认真记录并落实。当新滑梯安装完成,当胡萝卜变成可爱的星星形状,当热腾腾的披萨端上餐桌,孩子们欢呼着围住“园长妈妈”,那一刻,她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37亩的园区,她坚持每天“走园”——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用心陪伴。清晨7点半的晨练场上有她的身影,她记得每个孩子的运动特点;课堂角落里有她的目光,她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午休时分有她的脚步,她为踢被子的宝贝轻轻盖好……“规模大的园所更需要精细化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引领:年轻教师成长的筑梦人

“好的园长不是管理者,而是引导者和托举者。”徐秀清深谙此理。面对135名教职工,她不搞一刀切,让擅长音乐的教师成为艺术课程带头人,让体育达人负责运动游戏创新,让心灵手巧的老师主导环境创设。

她创设的“教研沙龙”,成了教师们最期待的时光。青年教师小王,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找到职业方向,如今已成为区级骨干。在她的培养下,5名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中获奖,5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25位优秀人才被输送到兄弟园所,把温暖传播到更多地方。“看到年轻老师能够独当一面,比我自己获奖更有成就感。”徐秀清欣慰地说道。

桥梁:家园共育的连心路

徐秀清明白,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园合力。她把每月的“园长接待日”办成了温馨的交流时光。不同于正式会议,她的办公室里总是茶香氤氲,氛围轻松。

“很多家长来找我,其实不是要答案,而是需要有人懂他们的不易。”徐秀清说。一位妈妈曾为孩子不爱吃胡萝卜而苦恼,徐秀清没有说教,而是邀请她参观食堂,看厨师阿姨如何把胡萝卜切成星星和花朵的形状。“原来可以这样!”这位妈妈恍然大悟,回家也学着做,孩子果然开始接受胡萝卜了。

在徐秀清的带动下,家长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位爸爸是工程师,主动来给大班孩子讲解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位妈妈擅长烘焙,教孩子们做小饼干;还有退休的爷爷奶奶,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指导孩子们种植蔬菜。

“我感觉到自己也跟孩子一起在成长。”一位家长这样评价。正是这种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氛围,让佳佳幼儿园的家园关系格外和谐。

使命:永远在路上的教育者

如今,徐秀清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股子热情。她带领教职工传承并深化园所“三实”文化,持续践行“师幼共生”的课程理念,不断提升管理品质,和教职工一起做有思想的行动者。2022年,徐秀清受任命兼任香花桥幼儿园园长,并参与该幼儿园新园的筹建工作。

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后,有人问徐秀清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她说:“是毕业多年的孩子还记得‘园长妈妈’,是青年教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是家长说‘把孩子交给佳佳,我们放心’。”

33年幼教路,徐秀清从青春年少走到两鬓微霜,唯一不变的是那份教育初心。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编辑:俞静彦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