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横沙乡的街巷里弄、文化舞台前,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她们身着典雅时装,步态从容,眉眼间洋溢着自信与光彩。她们并非专业模特,平均年龄已达65岁,却成为岛上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她们是横沙乡老年时装队的成员。
岁月淬炼的从容:皱纹里开出的花朵
清晨7点,横沙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响起了悠扬的旋律。横沙乡老年时装队的9位成员正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猫步、转身、定格、回眸,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72岁的领队施亚芳细心地调整着队员们的仪态:“背要挺直、收腹立腰、肩膀打开,对就是这样!要记住,我们代表的是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
时光追溯到2016年,这支如今颇具规模的队伍最初只是几位情投意合的“小姐妹”组成的自娱小组。“那时候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手头宽裕了,空闲时间也多了,就想着老了也得活出点滋味来。”创始队员施亚芳回忆道,手中的折扇随着话音轻轻展开,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施亚芳是横沙乡老年时装队的领队之一,因为热爱表演,50多岁时便加入了宝山吴淞街道时装队,至今已有近20年的走秀经验。热爱舞台的施亚芳曾多次登上国际T台,并斩获奖项。2016年,机缘巧合下她来到横沙岛,结识了几名同样热爱时装表演的同好,怀着“年老也要快乐”的简单心愿,这群平均年龄已过花甲的阿姨们开始了她们的追梦之路。
从最基础的一字步学起,她们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记不住动作,就反复练习走到深夜;走不稳台步,就互相搀扶着一步步探索;没有专业场地,她们就在社区广场水泥地上一遍遍排练。“魅力舞台、绽放夕阳、别样风采”,这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支撑她们坚持下来的精神力量。
银发潮流的引领者:重新定义老年生活
“时装队是2016年9月1日成立的,9月27日我们就登台表演了。”回忆起往事,队员们自豪不已。“我还记得当时表演的节目名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虽时隔近10年,但表演的曲目仍令队员们记忆犹新。初次登台的众人内心虽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那天台下坐满了街坊邻居,我们的手心都在冒汗。”“音乐响起时,我的腿都在发抖,是姐妹们互相鼓励的眼神让我坚持完成了表演。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昂贵的T台,村头广场、社区活动中心、节日舞台,都是她们散发魅力的天地。队伍中多数人已是祖母辈,但一站上舞台,她们便是最美的模特。抬手转身之间,不仅有时尚的气息,更有岁月沉淀而来的从容与优雅。她们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真实含义,也重新定义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想象。
“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服装,更是一种态度。”老年时装队的一名队员笑着说,“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反而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展示美。”9年时光荏苒,当年的9人小组已成为横沙乡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对队员们而言,时装队早已超越了打发时间的简单意义,更成为一个重塑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年龄从来不是追求美的门槛,皱纹里也能开出花来。”这是队员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一次次排练中,她们的身姿愈发挺拔,气质也悄然提升;在一场场表演中,她们的笑容更加灿烂。曾经腼腆的阿姨们,如今在聚光灯下眼神明亮、步伐稳健,那份由内而外的从容,正是岁月赋予的独特魅力。
这支队伍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渴望精彩晚年的横沙乡老人加入。她们自己设计服装、编排音乐,将江南韵味与海岛风情融入表演;她们活跃在村头广场、文化舞台、节日庆典,甚至走上展演的平台。她们展示的不只是时尚,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了整个社区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的热情,重新定义了老年生活的可能性。
银发依旧可以蹁跹,岁月因热爱而生辉。在横沙乡,这群优雅的“超模”阿姨正用自信与从容,书写着属于她们的黄金时代,也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记者:杨祎晨
编辑:陆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