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汇区大华医院门诊来了位张先生。他一进门就叹着气说:“医生,我这半年总觉得不对劲,明明没多大事,却动不动想发火;晚上躺下后,脑子清醒得很,无法入睡;白天没精神,眼睛干涩发痒,滴眼药水也不管用。上个月体检报告倒没什么大问题,肝功能各项指标和B超都正常。”
大华医院中医肝科副主任医师崔剑巍在接诊后表示,张先生的情况在门诊很常见。很多人的体检报告显示“肝功能正常”,却总感觉身体不适,这正是中医与现代医学对“肝”的认识差异所在。这些“无名之火”——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眼干目涩等,在中医看来,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脏腑:肝。
图片来源:千图网
很多人以为肝是身体里一个负责代谢和解毒的器官,体检单上没有箭头就代表肝脏没问题。可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远不止于此。《黄帝内经》中记载:“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把肝比作统帅,掌管着全身的气机调畅。它像个“情绪调节器”,负责疏泄情绪,让人心情舒畅;又像“眼睛的守护神”,“肝开窍于目”,眼睛的明亮与否全靠肝血滋养;更像“身体的润滑剂”,保证气血在体内顺畅运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体检中的肝功能检查主要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等功能,而中医所说的“肝”是一个涵盖情绪、气血、经络等的整体系统,即便肝功能指标正常,但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火偏旺的问题已经显现。
“肝”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的问题往往不会一下子变成大病,而是像温水煮青蛙,早期信号很容易被忽视。如果总觉得压抑、焦虑,一点小事就发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总是眼睛干涩、头晕头痛、皮肤暗淡、指甲竖纹、月经不调、入睡困难、容易疲劳、食欲下降;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病变、乳腺病变、胆囊病变、前列腺增生或子宫病变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其实都是肝功能失调发出的信号。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在这些“小毛病”阶段及时干预,“未病先防”,不让它们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等到肝功能指标出现明显异常,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调理期。
日常养护肝脏不需要复杂的方法,关键在顺应肝的特性。要给情绪找个出口:肝最怕“憋着”,遇到烦心事别闷在心里。可以找朋友聊聊,培养个人爱好转移注意力,每天花10分钟做深呼吸,帮肝气顺畅运行。让眼睛歇一歇,“久视伤血”,每用眼40分钟就闭眼休息,用热毛巾或决明子、夏枯草煮水敷眼,每天喝杯枸杞菊花茶,能滋养肝阴、缓解眼干。吃对食物养肝气,中医认为“绿色入肝”,菠菜、芹菜、西蓝花都是好选择。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食品,那些会让“肝火”更旺。平时有空可以按揉太冲穴,它位于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被称为“消气穴”,每次按3—5分钟,能帮肝气疏泄。
医生提醒,不要等到查出肝病才想起养肝,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中医治未病,就是要在身体刚出现失衡苗头时进行调理,尤其是在体检肝功能正常,但身体已有不适或其他相关改变时,更要关注肝的调和。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