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就说要改造,现在终于签约完成,我们还是很高兴的。”居民赵先生表示。
近日,浦东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接连传来好消息,惠南镇首个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只用半天就完成100%签约;大团镇首个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在完成签约的同时,加快推进后续改造项目的启动。
“两旧一村”改造是当前上海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浦东新区积极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将其列入今年民心工程目标任务。惠南镇、大团镇这两栋分别建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老旧公房,如今通过多部门协同攻坚,不仅高效推进改造落地,更让居民对告别“老破小”住上新房的期待照进现实。
半天完成100%签约
今年五十多岁的赵先生,原先的住房位于惠南镇工农新村1号楼3号106室。走进房间,就有一股因长期潮湿,加上光照、通风条件不佳而产生的霉味。“房间里的味道蛮重的。这次在政府的关心下,完成改造签约,我们也可以换新的房子了。”赵先生表示。
据悉,惠南镇工农新村1号楼这栋两层房屋为不成套国有公房,建造年份为1977年。此次被列为市级不成套房屋改造点位,也是惠南镇首个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共涉及16户租赁户。
虽然工农新村1号楼地处惠南镇核心区域,周边有小学、超市、医院、汽车站等比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但现有的地块房屋状况和周边区域城市风貌已经不匹配。该处房屋存在着结构较差,墙面及楼板渗水严重,房屋安全性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区品质,需对该区域的不成套房屋进行改造。
为此,惠南镇成立了工农新村1号楼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工作推进组,在新区建交委、新区城市更新中心等部门指导下,从今年春节后启动更新改造工作。
惠南镇文源社区党委书记顾婷介绍,前期对居民逐户进行调研和政策宣讲。在推进签约的过程中,社区和居委会全力做好与居民的沟通服务,搭建平台由相关各方为居民答疑解惑。
据悉,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原计划3天的签约时间,实际只用半天就100%完成。
记者从惠南镇城建中心获悉,在针对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后,此次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采用了公益性抽户方式进行改造,这也将为今后惠南镇其他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项目提供经验和借鉴。在签约居民全部搬走后,将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区域需求以及相关规划,对房屋进行改造更新,可用于社区服务、建设者之家、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公益用途,以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的供给。
多个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持续推进
近日,大团镇北大新村3号作为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实现100%签约。作为大团镇首个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此次完成签约也为后续同类型改造项目奠定了基础。
北大新村3号位于大团镇北大居委辖区范围内,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座3层楼的建筑,周边被其他老房子“合围”,边上的小路有的如同“一人巷”,宽度不足1米,当有电瓶车驶过,行人就要靠边让行。
楼内为一梯四户,共有12户租赁户。大一点的房型为2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且合用厨房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
居民曹先生表示,这个房子下面没有地基,也没有钢筋,之前已经修了好几次,住在里面感觉不安全,而且台风天下大雨会漏雨。卫生间没有独立的,厨房也是公用的,生活不方便。“这次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支持,第一时间就签约了。”
此次,北大新村3号作为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项目被列为市级不成套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点位。在新区建交委、新区城市更新中心等部门指导下,大团镇从今年4月启动初步意愿征询,相继完成了建立信息档案库、宣传动员、测算安置金额等前期工作。通过建立例会制度,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并召开改造动员大会,全力推进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
为加快改善城镇面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除了北大新村3号项目外,大团镇还有2个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项目按计划也将启动签约。大团镇副镇长邹琦表示,不成套住宅改造项目作为2025-2027年三年重点工作,镇里精心部署,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大团镇积极和新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加快安置房源建设。
受周边客观条件影响,北大新村3号项目无法采取原地拆建方式安置,此次采取了全部公益性抽户方式,未来该处建筑将用于公共服务。
据悉,今年以来,浦东新区大力推进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工作,通过拆除重建、公益性抽户等方式,推进启动13个项目,涉及居民超过1000户,主要涉及陆家嘴、大团、惠南等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