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健康上海12320 > 文章详情

生命的接力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转自:健康上海12320 2025-09-16 08:11:50

本栏目继续带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聆听50年来中国医疗队在摩洛哥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第二十一期特邀嘉宾是来自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华知奋同志。作为第172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拉西迪亚分队成员,他的经历是中外友好的生动见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讲述,感受跨越山海的无私大爱。

生命的接力

2016年10月22日,是我们长宁队一行12人启程前往摩洛哥的日子,恍如昨日。我们工作的Moulay Ali Cherif大区医院不仅接诊拉西迪亚地区的病人,还接收辖区内5个省的病人。妇产科多年来一直人手紧缺,我们医疗队入驻的第6天,3位妇产科医生便率先投入工作。由于我法语较好,并有在法国学习工作8年的经验,且这里的医疗体系与法国接轨,我很快融入了当地的日常工作,与摩方医护人员的沟通基本无障碍。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我还协助其他两位医生,充当翻译并和他们一起上了数个白班。医疗队工作正式展开时,许多科室的队员也需要队内翻译的帮助,队内的一些公共事务也需要翻译出面。当翻译分身乏术时,我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他科室的队友与摩方在工作上的沟通。

这里的妇产科病种繁多且复杂,许多病例只在书本上见过。不过,只要经历过一次,后续处理就不再困难。尤其是产科,许多孕妇没有产前检查,就诊时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初产妇或经产妇臀位、横位已不稀奇,多胎早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我曾有幸接生了一位经产妇的三胎早产。当时检查时,孩子的臀部已在阴道内,B超显示有两个臀位的孩子。没想到接连助产两个臀位孩子后,竟然还摸到一个羊膜囊!原来B超中看到的是子宫内的两个孩子,第三个是我在阴道内检查到的孩子。这里的疤痕子宫也很常见,通常先尝试阴道分娩,但产程中的监护不到位,所幸大多数都能顺利分娩。开过两次剖宫产的疤痕子宫也不少,这类病人通常选择剖宫产分娩,但盆腔内的粘连程度完全靠运气。

有一天值班,我的心理承受极限再次被挑战——接诊了一位开过三次剖宫产的疤痕子宫孕妇。这位病人之前因先兆早产在我们医院住过几天,后来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我们对她的病史很了解,前三次手术都是摩洛哥医生做的,竖切口。一个孩子夭折,后面两个是女儿,夫妻俩希望这次能生个儿子。摩洛哥女医生表示,如果在我们这里手术,是男孩就结扎;男医生则表示,无论男女,只要在我们这里手术就结扎。

后来,她似乎和丈夫签署了同意结扎的谈话单。那天她出现宫缩,但由于周末当地没有妇产科医生,只好转来我们医院。我一直在思考该做什么切口:原来的竖切口进去,三次手术都是摩洛哥医生做的,粘连情况难以预料;要不还是横切口吧……反正这里的摩洛哥女性也不穿比基尼。

麻醉打好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我选择了横切口。幸运的是,安拉保佑,盆腔粘连并不严重,如同一次剖宫产后的情况。子宫下段形成良好,也没有薄得像纸。随后,我顺利托出胎儿,是个男孩!关子宫时,我还顺利做了双侧结扎。下手术台后,助产士问我:“男孩还是女孩?”我回答:“男孩,我还顺利做了结扎!”所有人皆大欢喜。看来,这种手术完全靠运气。我曾做过一次两次剖宫产后的疤痕子宫手术,腹腔内粘连得像块板!我想,等我们两年后回国,再难、再粘的疤痕子宫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这里的医院缺医少药,工作方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具有“摩洛哥特色”。如子痫及子痫前期的病人,在这里主要是控制血压,进行胎母监护和随访血液检查,主要是肝功能、血小板及凝血活酶时间,产前并不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子痫抽搐,直接手术终止妊娠,术后归ICU医生管理,再给予硫酸镁解痉并继续控制血压。

记得第一次接诊子痫病人时,是一位因子痫前期转院的足月孕妇,路上发生了子痫,到医院时已清醒。大家七手八脚地将她安置在产房,助产士、器械护士和麻醉护士都来帮忙,抽血、测血压、插导尿管。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似乎只能做B超了!胎儿胎心正常,且没有胎盘早剥的迹象。我一边指挥助产士将孕妇送往手术室,一边打电话给复苏师(相当于国内的ICU医生兼麻醉师)让他来看病人,决定麻醉方式(摩洛哥医生交代过,子痫病人必须由复苏师处理)。孕妇全身水肿严重,无法打外周静脉,于是打了股静脉,随后进行全麻,血压从22/12降到18/10,准备手术。上台后,切开皮肤,厚厚的脂肪层开始冒水,切啊切,冒出的水比血还多。子宫下段形成不良,胎头高浮,没有剖宫产产钳,只好让器械护士踩在踏脚上拼命按压肚子(此操作在国内是禁止的)……终于,孩子娩出,子宫收缩良好,逐层缝合后送入ICU。这次经历让我再次见识了摩洛哥的急诊处理流程,家属完全信任医院和医生,所有决定都由相关医生做出。

摩方医护人员对于子痫等急诊的处理原则早已铭刻于心,看着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处理,令我赞叹不已。

至于超过预产期或临近足月、已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由于缺乏监护手段,通常只引产一天,若无临产征兆便进行手术。有一次,我与助产士聊起摩洛哥的传统催产方式,简直不可思议!有一种方法叫“femugation”,使用当地的一种植物(未找到名字),放在火里烧或煮,让孕妇在蒸汽上熏,据说可以引起宫缩,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因为这种植物有毒。第二种方法是用番红花(safron)汁涂在宫颈口,同时进行胎膜部分剥离;第三种方法是将橄榄油和孜然(cumin)混合涂在肚子上,据说可以加强宫缩,但可能导致宫缩过强过频。摩洛哥人对草药的认识不如国人,因此使用时常常不当,导致分娩困难或出现问题,最终只能送医院。我们时不时会遇到羊水三度污染、宫缩过频,甚至有一次遇到子宫破裂!太吓人了。

医院里的妇产科手术器械简陋且短缺,令人咋舌。但想到援摩前辈们在这种环境下尽职尽责,树立了中国医生的金字口碑,我相信我们也能做好每一台手术,救治好每一位病人!摩方医务人员对我们非常热情和友善,耐心回答我们的问题,值班时备班的摩方同事也随叫随到。我们被他们对工作的敬业和对中国医生的热忱所感动。也许,中摩两国人民的友谊正是由我们共同工作中洒下的汗水和血水所浇铸的。我趁自己不当班时协助摩方医生进行计划手术,增加操作机会并学习他们的手术技巧。开展妇产科门诊也对持续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援摩医疗队的生活,有艰辛也有欣慰,有痛苦也有欢乐,有付出也有收获……

更多阅读

中国医生的“执拗”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冰山上来了三位中国医生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山海的希望之光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15年的中摩友谊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在北非火“出圈”的“东方医学”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上海来的好医生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没有国界的手术刀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我的梦想  我的塔扎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医者大爱,在摩洛哥绽放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忘不了的马莱克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援摩医疗之根”塞达特新驻地落成记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时空的医疗援助记忆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寻找援摩的足迹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山海的三十年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最好的礼物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那些忘不了的眼神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50年医术仁心连山海丨《上海医生在摩洛哥(1975-2025)》新书首发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