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以个案推动类案纠纷化解,松江巡回审判显成效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9-16 07:51:38

以“个案”推动“类案”纠纷化解,松江推进巡回审判工作一年以来,实现街镇、社区、村居、园区、企业、院校全覆盖,民事、商事、刑事纠纷全覆盖,为巡回审判工作的纵向推进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样本。

“要充分发挥审判对基层治理潜移默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以司法裁判的形式把理念直接传达给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松江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社区,作出示范性引导

在一起车位管理费纠纷案中,被告物业公司发布收取管理费的公告,公告内载明了产权车位管理费65元/个/月。公告发布一月前,原告已购买车库内的一产权车位。

事后原告联系物业管家,要求将车牌信息与其购买的产权车位绑定,以便系统自动识别进入。物业管家称,需要先缴纳车位管理费,但原告并未付费。后因系统未能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原告报了警。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权、排除妨害等。

巡回审判当天,承办法官至涉案小区现场了解情况,庭审中让原、被告双方和现场观看庭审的居民充分反思业主不交纳费用是否合理,物业以业主未缴费阻碍其使用产权车位是否正当等问题。与此同时,还邀请街道司法所和区房管局物业科共同组织双方会谈。由此,原告意识到物业管理中收取费用的合理性,遇到问题时应合理维权;被告也意识到物业服务应以小区业主的利益出发,充分保障业主权益,提升服务质量。

该案最终以和解撤诉的方式结案,也在社区内取得了积极的反响。相关行政机关也表示,要以该典型案例为指引,关注辖区内类似的潜在纠纷和投诉,做好源头纠纷的预防工作。

进街区,分类施策促化解

因某轨交延伸工程建设需要,相关地块启动了动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然而,该地块动迁范围广,涉及人员众多。实际承租人作为原告起诉要求产权人支付拆迁利益中的停产损失、附属设施及装修补偿费等费用。同时,少数承租人以动迁利益尚未分配为由,拒绝支付房租,拒绝搬离。

为避免矛盾激发,在首批纠纷进入区法院后的第一时间,承办法官就对相关案件的情况进行摸排分析,归纳了典型的案件类型。“我们注意到,虽然引发该批案件的缘由大体相同,但在具体案情细节上又有差异,大致分为征收决定作出前租赁合同尚未到期和已经到期这两种情形。”承办法官介绍。

2024年上半年,承办法官率先选择了一起征收决定作出前房屋租赁合同未到期的典型案例,将庭审安排在涉案建设区域内,并邀请街区内的房东、租户旁听,庭后开展专题讲座。该案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均未上诉并已自动履行。

而后,承办法官又针对征收决定作出前房屋租赁合同已到期的案件,再次开展巡回审判,让动迁安置对象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形成心理预期,由此促使大量同类型纠纷在诉讼外达成和解,大大减少了该类纠纷受案数量,避免了群体性纠纷。

进园区,提升经营主体法治观念

在一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中,原告系本市吊顶产品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拥有“W”商标的权利人。去年4月,该公司发现始某经营部在店铺门头、样品展示处的商品标签及商品实物上均使用了含有“W”字样的相关标识,该公司认为其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后经区市场监管局查实情况属实,被诉侵权商品被扣押。区市场监管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认定始某经营部侵权,并对其处罚。始某经营部对此没有异议。

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始某经营部赔偿其经济损失等费用,始某经营部辩称,其侵权规模小、侵权行为已整改,被诉侵权案产品系来源于案外武某公司,其所用的标识均由武某提供,故不应承担责任。

为最大程度还原案件事实,该案受理后,承办法官深入了解案情。承办法官发现,该案看似一起简单的商标侵权纠纷,实则源于建材小微经营户内部管理松散粗放、对商标法律意识淡薄,不少经营者甚至还抱有“蹭热度”“搭便车”的心理,刻意仿冒以牟利。

为提升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承办法官邀请原、被告双方及园区内相关企业负责人旁听。庭审中,承办法官围绕侵权行为发生的具体情节、商标近似性判断、侵权赔偿数额计算等焦点问题,展开释法说理。“让经营主体意识到,不能让‘不知者不怪’成为侵权的借口,要更加清晰地了解商标侵权的法律后果、规范使用商标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维护自身商标权益的途径。”承办法官说。巡回审判后,区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该公司1.8万元,案件双方均服判息诉。

记者:陈菲茜 实习生:沈欣卓

部分图片区法院提供

编辑: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