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一天做3000个!地产精英变身“馒头西施”

转自:上海崇明 2025-09-15 17:11:14

从都市白领到乡村小囡,从地产精英到“馒头西施”,今年是茅晓斐在崇明创业的第3个年头。从起初创业时磕磕绊绊,到如今的沉淀、积累。她说:“慢慢来,或许会更快。”

“一拍脑袋”

从嘉兴地产迈进崇明电商

两年前,茅晓斐与合伙人还在浙江嘉兴深耕地产行业。彼时,受行业前景不确定性影响,两人萌生转行想法。“我合伙人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我父亲也是崇明人,算下来我是半个崇明人,所以寻思着干脆回崇明试试看。”就这样,这“一个半”崇明人决定回崇明创业。

然而,这场返乡创业的开端并无清晰蓝图。“完全是‘一拍脑袋’的决策,我们回到崇明后才开始规划做什么。”茅晓斐坦言,常年在外打拼的两人,回到家乡后几乎没有本地资源,即便联系老同学、老朋友,也一度毫无收获。

“民以食为天,崇明又具备天然的优势,要不就从吃的入手!”在一次次头脑风暴后,两人确定了创业的方向。没有经验,就逐个产品试错;没有供应链,就一家家寻找供应商。就这样,茅晓斐和合伙人在摸索中,慢慢踩出了一条崇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路径。

回望这段经历,茅晓斐诚恳地给出建议:“要是想来崇明创业,一定要先深入调研、规划妥当,别像我们当初那样仓促。”

“摸着石头过河”

最终确定馒头为主打产品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因对崇明农产品知识匮乏,茅晓斐团队在售卖时频频出错;供应链不稳定、农产品季节性强等问题,也时常导致货品短缺。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咬牙扛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一直卖别人的产品不是长久之计,我跟合伙人都觉得得有自己的生产链、做自己的产品。”经过多番调研与学习,今年5月,她们正式推出无添加手工养生馒头团购业务。

在产品研发上,茅晓斐紧扣“健康养生”理念:既有融入怀山药、茯苓、莲子的“五白馒头”,也有添加黑米、黑豆、黑芝麻的“五黑馒头”;更自主创新出酒酿玫瑰馒头、咸蛋黄肉松芝士卷、紫米南瓜卷等30多个特色品种。

作为处女座,茅晓斐对食材的要求近乎严苛。“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吃到有添加剂的东西,口腔里会不舒服。所以我做的东西一定是干净纯天然的。”茅晓菲自信满满地介绍,老南瓜、小葱等食材多从自家或农户手中收购;需要去菜场采买的部分,则全权交由精通食材挑选的父亲负责。“有次我自己买南瓜,切开是空的。还是我爸懂行,挑的食材都特别好。”

做几块钱

却有温度的生意挺好的

如今,每周四、周日是茅晓斐团队固定的线上开团日。前一天开启团购,第二天新鲜现做、用冷冻技术锁鲜,第三天发货,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崇明时令农产品的配送,她的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次开团仅6分钟就爆单了!最多的一天做了3000个馒头,顺丰快递直接包了一辆车来发货。”说起如今的业绩,茅晓斐难掩欣喜。

此前从事的是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生意,如今卖的是几块钱一个的馒头,心态上会有落差吗?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茅晓斐分享了一个让她动容的故事:一位护士顾客告诉她,有个生病的小朋友没胃口、什么都不吃,直到尝了她家的馒头,才终于愿意进食,孩子家长也格外开心。“以前和钢筋水泥打交道,说实话没什么人情味,现在卖馒头,我觉得是一件有温度、有意义的事情。”

前些天,茅晓斐刚刚过完自己的40岁生日。“步入4字头的这一年,状态刚刚好,内心沉稳,处事从容,能量满满。”这是茅晓斐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文字,看得出,她很享受当下的生活和状态。“我找到了想要长期做下去的事情,这样挺好的!”

记者:黄汝钰

编辑:彭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