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水美社区系列展示⑦丨探索徐家宅河,短短两里尽显靓丽——静安区彭浦镇徐家宅河水美社区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9-15 13:27:03

为全面落实美丽上海建设重点任务,切实解决建成区居民关注的水环境问题及亲水需求,改善社区周边环境,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收集整理了在本市水美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形成“水美社区”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建设更多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水美社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度水美社区

优秀案例展示⑦

静安区彭浦镇徐家宅河水美社区

基本情况

徐家宅河位于静安区彭浦镇,是东茭泾的一条支流,由于流经徐家宅而得名。河道始于刘场路(静安与宝山区行政区域分界处),止于东茭泾,水域呈倒“F”形,河道总长约1.07千米,面积约0.014平方千米。

徐家宅河与东茭泾交界处有一座排涝泵闸。该区域属于蕰南片,根据《上海市水利控制片水资源调度实施细则》,徐家宅河水排入东茭泾,然后入蕰藻浜。

徐家宅河水美社区涉及彭浦镇801居委,彭浦镇801居委包括航鹰小区、3117小区,现有66个居民小组,实有866户(户籍866户),实有人口2593人(户籍1770人),辖区范围东临商飞集团有限公司,南临场中路,西靠部队家属区,北靠四七二四工厂厂区。

治理理念与技术

治理理念与思路

由于过去沿河企业生产对河道水环境影响较大,徐家宅河集“脏乱差”为一体,经过河道的行人都是掩鼻而过。2005年至2018年,河道管理部门以“截断河道污染物为前提,短期改善感官指标,长效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总体治理思路,先后实施了河道疏浚、生态修复等整治工程,使徐家宅河水环境面貌初步改善。2018年后,静安区坚持用生态的方式解决生态的问题,以“构筑生态基底、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动植物和谐共生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思路,着力将徐家宅河打造成水清景美、蓝绿互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

治理技术

综合运用隔离、治污、净化、调控、养护等技术举措开展生态治理。2018年以前,河道管理部门精准施策,对徐家宅河开展综合整治,完成“消黑”“消劣”任务,改善河道本底环境。2018年以后,着力开展精细化管理,重点应用“净化”“调控”“养护”等,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滨水空间。

1.隔离

在河道北端与宝山分界处设置隔水坝一处,控制两区内外部水体交换,减少外部因素干扰,提升河道水质稳定性。

2.治污

开展面源治理。调集多方力量区域联动,拆除沿河违章搭建,搬迁沿河污染企业,并在河道沿线开展截污控源,将沿河园区的雨污水全部纳入场中路市政管网。通过面源治理,徐家宅河水体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水体色度、气味等感官指标明显改善,为本底微生物及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健康的生存环境。

开展内源治理。实施徐家宅河河道疏浚,通过清除河道底部表层淤泥,从根本上削减水体内部的污染物储备,控制底泥污染物扩散及再悬浮,减少内源释放对水质的持续影响。

3.净化

运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通过种植黄菖蒲、再力花、梭鱼草、睡莲、苦草等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除抑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溶解氧和pH外,还能构建复杂生境,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形成生机盎然的“水下森林”,夯实河道生态基础。

运用曝气装置进行水体净化。通过水车曝气、喷泉曝气等机械曝气、曝气带等鼓风曝气等形式进行曝气净化,强化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促进氮循环,抑制内源污染释放,改善底泥环境。

对局部护岸改造进行岸带修复,构建“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 的立体植被带,提升岸线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并增设亲水设施及绿化生态景观。

4.调控

开展河道局部水动力调控。综合运用循环活水、推流活水、曝气增氧等举措,改善水体循环,抑制藻类爆发;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黑臭物质生成;提升河道局部水动力,促进污染物质稀释,加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5.养护

选择具有绿化生态养护经验的专业团队开展河道一体化养护工作,根据实际制定针对性的维养计划,在做好日常水面保洁的基础上,加强水生生物和水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维修,并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差异化养护,合理配置植物,及时修剪、收割及补种,保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同时,根据河道管理部门的要求,维养单位须对河道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及时跟踪检测,并加强对各项水质维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

特色亮点

1.以先进工艺改善河道水质

运用ANCS水处理工艺,针对河道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藻类、氮磷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的物质,通过“气浮+微生物+过滤”三位一体的循环处理,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浊度、提升透明度,逐步改善河道整体水质。

2.以精细养护巩固生态基底

指导养护企业深耕水生植物精细化养护,结合本区河道水文特征与水质需求,筛选适配性强的优势水生植物品种,构建稳定的水生态群落。针对沉水植物季节性生长波动特点,动态调整修剪频次,在生长旺盛期适度疏剪避免过度郁闭,在休眠期精准清理衰败植株,通过科学干预维持水生植物群落的自然平衡,为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筑牢基础。

3.以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静安区河道管理部门以精细化举措落实长效管理养护工作,在行业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本区的《河道维养操作细则》《长效管养考核评分细则》《重要景观区域维养要求》《养护站点管理要求》等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狠抓落实,组建养护工作项目组,对养护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年度月度考核、沟通会、专项培训等举措,压实养护企业“四项责任”,指导企业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养护质量。

此外,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河道管养,应用无人保洁船、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数智化”设备,探索“人机协同”的精细化管养模式,实现降本增效。

治理成效

水生态养护成效

通过河道管理人员不断努力推动各项治理举措,徐家宅河完成了水质、水景的华丽转身,水生态改善效果显著。自2020年以来,徐家宅河水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Ⅱ~Ⅲ类,水体清澈度最高可达1.5米,水清岸绿虫鸟鸣,招引蝴蝶舞翩跹,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周边社区居民、企业员工休憩散步的好去处。

水生态价值实现

1.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地

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凝聚起沿河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徐家宅河的爱水、护水、治水行动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稳步扩大治水护水的“同心圆”,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目标,将此地打造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地。

2.服务区域发展的良好平台

积极探索“两山”理论的融合,将特色的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让绿色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让生态成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更好地为区域协同发展服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区。

水利中心、静安区水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