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正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将多家三级医院的特色专科和专家资源引入社区,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全专联合门诊”等合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从以往“长途跋涉求医”到如今“家门口看专家”,居民们正在切身感受分级诊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周六的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神经外科、皮肤科等专家门诊如常开放。70多岁的王老伯坐着轮椅前来复诊,顺利挂上了华山医院专家的门诊号。
“今年1月份开始,我路都走不动了,走50米就累,后来30米也不行,站也站不住,越来越严重。”
王老伯坦言,之所以拖了很久没去大医院,就是担心专家号难约、人多排队、路途遥远。王老伯说:“我看神经科,脚麻。跑其他医院太远,这里方便。听别人说这位医生很好。去其他医院我得坐车,轮椅根本不方便。”
另一位患者张阿婆,患脑部肿瘤已17年,对复诊流程已经非常熟悉。她在华山医院完成初步诊断与治疗后,如今每月一次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完成专家随访,极为便利。 张阿婆笑着告诉记者: “社区医院现在有主任医师下来,我们也‘共享’到了这些资源,机会不能错过。否则跑去三级医院,路远人多,还挤占外地患者的资源。我们能在家门口享受服务,多好。”
不仅患者就医更方便,专家在社区坐诊时也能更从容、更深入地与患者交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祝翊倩说: “很多老年患者希望及时咨询,我们需要耐心解答。有些问题不是五六分钟就能讲清楚的,甚至要花十五至二十分钟慢慢解释,让他们安心——这在大医院很难实现,在社区我们反而更有时间细致沟通。”
通过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高效协作,分级诊疗正在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难题提供可行方案。如今,在社区挂一个普通号,就能看到大医院的专家。据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沈祎介绍:“我们目前开设三十多个专病门诊,有五十多位上级医院专家来坐诊。转诊通道也很畅通,家庭医生帮助预约转诊,居民能更快对接专家门诊。后续康复和常规随访再回到社区,实现全程便利。”
这一模式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来”,让居民不再为看专家“跑断腿”,在家门口就能安心看病、踏实康复。
记者 / 李德翔
编辑 / 孙冲
图片 / 李德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超3万人购票!“爆款新作法语音乐剧”掀起沪上热潮
2. 阿姨爷叔们的“达人秀”太闹猛!“十八般才艺”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