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理,是监狱对违反日常改造秩序罪犯的一种分级处遇措施。相较于常规管理,在生活、纪律要求上都比其他监区要严格。因此,绝大多数罪犯是不愿意待在严管队的,但罪犯小吴(化名)却情愿留在这里,并且表示不想走。
“刚入监一个月就被送到严管队,在这里表现很差。”听到监区民警谈论小吴,这个名字很熟悉,这难道是我之前接触过的小吴?
还记得小吴刚入监时与他谈话的情景,当时问一句,他回答一句,惜字如金。答完后就瞪着眼看着你,不讲话。作为咨询师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如果不坚持问下去,就会出现尴尬的冷场,我也只得耐心地一件一件地问,寻找谈话的突破口。直到谈话临近结束,他才打开心扉。
自我“保护”与无欲无求的“表象”
再次见到小吴,他比之前健谈了一些。也许是因为有过一面之缘,对于我的问题,他有问必答。但对于到严管队的原因,他不愿多讲,称没什么好讲的。
小吴的防御性极强,这种心理防线是他多年在社会边缘游走、多次入狱所构建的。他将过错归咎于外界,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与内疚,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保护机制。然而,这种机制也阻碍了他与民警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他的改造之路更加艰难。
“待在严管队还可以,习惯了也没什么问题,我已经计划好了,把这两年刑期混完,我不要减刑,只要混得舒服一些就行。”在第一次谈话临近结束时,小吴表露了自己的感受,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通过后续的跟进中,小吴终于说出了他的心结:“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有欲望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我在外面有一个女朋友,我所有的东西都在她那里。本来我是打算跟老婆离婚后,跟她结婚的,但因为被抓,这件事情就耽误了。现在都没法和她见面,监狱的制度不合理。”
小吴声称自己无欲无求,实则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实质上他渴望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自由,更是心理上的认可和解脱,但是在监狱中,他无法实现内心深处的期盼,所以试图通过“混刑期”的方式来应对现状,这种消极态度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需要的,是有人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理解他的痛苦与挣扎,引导他正视自己的问题。
挑战规则的代价
16岁时,小吴因拦路抢劫被送进了少管所。按理说,在少管所应当吸取教训,但他年轻气盛,听不进警官的教育,多次跟他人打架,本来可以获得1年的假释期限,被缩短为两三个月。从少管所出来后没多久,又因贩卖毒品又被送进了监狱,小吴自己说后来又做过“中介”,至于是什么中介,他并未细说,但从他的两次罪名“寻衅滋事”和“非法拘禁”中,可以猜测一二。小吴一直游走在社会边缘,但他不像其他“老官司”那样熟悉监狱的运行规则,而总是表现出“愣头青”的样子,本能地对主管民警充满敌意。这在小吴与民警的交流过程中,也清晰地呈现出来。
小吴有多次被严管的经历。在新收时,就不服从管理,民警让他抄写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他拒绝了,随后被送进了严管队。到了严管队之后,监区每周都有民警来找他谈话,但是小吴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他扬言已经做好在严管队待一年的打算,内心觉得自己不可能一直关在严管队,父亲如果长时间联系不到儿子,肯定会投诉,等到那时再出来,就可以“谈谈条件”了。小吴之所以不愿低头认错,是另有打算,他要通过长期耗在严管队,和父亲在外面投诉来给监狱施加压力,以实现混完刑期的目的,但他这样的期待,监狱是决不能允许的。
小吴对监狱规则的挑战,源于他年轻时的叛逆性格。然而,监狱作为执法机关,其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秩序与安全,保障所有罪犯的合法权益。小吴的行为,不仅未能改变现状,反而加剧了他的困境。
这件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
小吴的行为,对监狱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管理那些性格偏执、对抗性强的罪犯,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监狱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心理矫治手段,通过深入了解罪犯的心理需求与困境,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方案。
在对小吴进行分析之后,我和团队成员发现,小吴的目标是“混刑期”,在监狱里过得轻松一些。可是,他的方法却与目标背道而驰,用强硬的手段对抗民警的管理,结果把自己送到了严管队。即使到了严管队,他却依然表现得很强硬,还期待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严管队。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号称坚强的人往往是外强中干,他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强,并且内心反而可能很脆弱。虽说无欲无求,但他渴望与女朋友见面,希望服刑过得舒服一些,渴望民警能够理解他,这些正是他内心的真实需求,也正是民警可以用来转化他的关键点。
为此,我们与监区共同制定了针对小吴的教育转化方案。监区民警找小吴谈话时,不再简单要求他认错,而是跟他谈心,了解进而理解他的困境和无奈。而我们运用“清静接纳技术”对小吴开展心理咨询,在共情理解小吴成长经历的基础上,引导他去接纳现实。慢慢地,小吴内心的坚冰开始消融了。
深入了解后我们得知,在小吴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的缺失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在小吴上初中时,父亲因为跟人打架进了监狱,后来又陆续吃了两次官司。小吴也被同学嘲笑,慢慢地他开始自暴自弃,跟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终于走进了少管所。此后,他便走上了不归路,一次又一次犯罪,尽管几次服刑,但他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心结始终没有解开。
正当我们与小吴谈话取得进展之际,另一项工作正在默默地进行着。小吴的父亲老吴正在上海B监狱服刑,在监狱教育改造科的支持下,小吴的主管民警与老吴取得了联系,希望老吴能够开导小吴,帮助他走出困境。很快,小吴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令他惊讶的是,父亲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也希望小吴在监狱里好好服刑,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看着父亲迟来的信,小吴泣不成声。
过了两天,小吴主动写了认错书,并表示要好好改造。对于小吴来说,未来的改造之路还长。但对于民警和小吴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教师节特辑】守望初心,铸魂育才 ——我局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
2、“高墙玫瑰”别样红:解密女子监狱四监区党支部如何炼成示范标杆
3、【答服刑罪犯家属问】“申活e号通”及汇款相关问题
编辑:郭 伟
供稿:青浦监狱 王 枫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