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活动。徐汇融媒各平台同步推出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徐汇报》副刊“桂花苑”开设“红韵颂”征文,在红色文化季里先后刊载了九篇相关题材原创作品,将陆续在上海徐汇微信平台推出。
在龙华街道工作的难忘岁月里,我有幸认识了居住在龙华街道、闻名沪上的百岁女地下党员向顷。在与这位德高望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革命”近十年的接触中,我觉得她就像一本厚实的书,让我得以近距离地阅读,渐渐读懂了她人生三观,更敬佩于她75年追随党初心不改的高风亮节。
2014年3月,当我在盛大花园党总支书记的陪同下,第一次踏进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家时,就是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爱读书,是我对这位革命老人的第一印象。在向顷那间充满阳光的居室里,记录她人生履历的影集、厚厚一叠的报纸和书籍被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桌上,一副老花眼镜、一个放大镜、一台可以连接蓝牙的小收音机、几支红蓝笔摆放得整整齐齐。向顷一个人埋头阅读、收听新闻的时候,可以很顺手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书报和学习工具。百岁老人依然能够坚持看书学习,每天都要获取新知识的场面让人动容。难能可贵的是,时事政治、地理人文、绘画书法、旅游摄影都进入了她涉猎的范围。她还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她的书画和摄影作品。其神采飞扬的作品介绍,常常是妙语连珠、意蕴隽永。
最令人崇敬的是向顷早年参加革命不幸被捕,为了理想信念英勇不屈的经历。向顷生于1918年8月7日,1937年毕业于师范学校,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党,1947年被捕,在上海解放前夕出狱。这些人生中的关键点,在向顷的记忆中,清晰而难忘。向顷的深情回忆,让大家对这个出生于无锡教育世家的革命老前辈充满了敬意。被敌人抓进监狱里的596天里,她以自己柔弱的血肉之躯和坚强的意志,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亲眼目睹战友被敌人提出监狱后再也没有回来。在白色恐怖的监狱里,不仅要经受刑罚的折磨,还要经受生死的考验。向顷说,正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有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自己严守党的秘密,终于坚持到了革命胜利和上海解放的那一天。
尽管向顷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娓娓道来,却显得异常的平静,表现出经历过惊涛骇浪后才具有的睿智和豁达。每当客人离去,这位百岁老人还要坚持送到门口,直到电梯门合拢。难怪一位前来拜访的老领导听了她的叙述动情地说,听了你的一席话,真像是读了一本好懂易读的党史。
随着与向顷接触的增多,我惊奇地发现,退休后颐养天年的向顷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社区工作,被龙华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称为“国宝级的革命老人”。向顷应邀为居民区党员上党课,为寒暑假的中小学生讲革命故事,专程前往龙华街道办事处为全体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讲党课。即便是进入百岁高龄,她依然在家里热情接待慕名来访的公交职工、白衣天使、中小学生。不少聆听过这位老革命讲党史的“后来者”至今记忆犹新。
2022年8月,向顷以104岁的高龄走完了她光辉的人生旅程。她的音容笑貌、富有哲理的谈论,以及我对她的数十次采访、长谈,留下的十余万字访谈记录,让我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一种强大而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关链接:
红韵颂|悠悠战友情
红韵颂|以笔为戟,叱咤风云——请记住“左联五烈士”
红韵颂|桃花红雨慰忠魂——赴龙华烈士陵园祭奠费达夫烈士
红韵颂|忆冯瑞祥烈士
红韵颂|生前最后七秒钟
作者:冯联清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