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宁路街道
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健身达人”
他们发丝染霜,却步伐稳健
他们年过花甲,仍活力满满
吸引他们每日准时打卡的
正是街道的8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这里不仅有量身定制的适老设施
更有“私人订制”的健康服务
让银发族的健身路
走得安全又舒心
从“脑梗担忧”到“每日打卡”
76岁曹老伯重获运动快乐
提到曹洪梁老伯,“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工作人员和老朋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76岁的他,曾是闸北公园赫赫有名的“运动明星”,一身精壮腱子肉,谁看了都不敢信他已年近八旬。可4年前一场意外脑梗,让这位爱运动的老人不得不停下脚步。
回忆起那段日子,曹老伯仍有些感慨。直到偶然走进大宁路街道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他的运动生活才重新有了“光”。这里和户外锻炼“凭感觉”完全不同,器械是上海体育大学专家专为老年人挑选的,既能保证效果,又能降低风险;运动强度监测系统实时“站岗”,安全感拉满。
如今的曹老伯,早已是这里的“常驻达人”,每天严格跟着专属方案训练:30分钟卧式健身车练心肺,胸推划船、前踢勾脚等力量训练增肌力,再用无障碍律动设备改善平衡,一周5天,从不间断。
曹老伯笑着说,现在的他,不仅找回了运动的快乐,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健康。
从“血压过山车”到“带孙去旅游”
61岁杨老伯重拾生活底气
在西部党群服务中心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还有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老人——61岁的杨发栋老伯。如今的他,每次聊天都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可谁能想到,他曾被高血压、高血糖困扰多年,连出门都“提心吊胆”。
早年为了打拼,杨老伯在国外打工时,白天高强度劳作,晚上难得休息,饮食也没规律,身体和精神长期紧绷,不知不觉落下了病根。回国后,本想好好享受生活的他,却被健康问题“绊住了脚”:
在家一天要量十几次血压,数值稍高就心慌;想帮着带孙子,怕体力跟不上;家人计划旅游,他也总因担心身体指标而不敢答应,焦虑成了生活的常态,每天还得靠打胰岛素控制血糖。
两年前,经朋友介绍,杨老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大宁路街道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一进门,优雅放松的环境就让他卸下不少紧张;工作人员细致地帮他量血压、做评估,推荐的器材更是让他惊喜——有氧、阻力、拉伸、律动类设备一应俱全,不仅先进,用着还特别顺手,场馆也始终干干净净。
从那天起,杨老伯几乎天天打卡。一开始运动十分钟就气喘,到现在能轻松完成整套方案。变化来得实实在在:血压渐渐稳定,不用再因频繁量血压而焦虑;血糖控制得越来越好,胰岛素用量也慢慢调整;身体轻松了,精神头也足了。现在的他,不仅能安心带孙子、陪家人逛公园,还跟着家人去了好几个地方旅游,每次回来都会和工作人员分享旅途趣事。
更暖心的是,看到杨老伯的变化,他的老伴也成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忠实粉丝。如今,两人每天一起过来量血压、做锻炼,身影成了馆里一道温暖的风景。
不止两个人的改变!
这里藏着银发族的“健康密码”
在大宁路街道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像这样因科学运动重获健康的老人还有很多。而这背后,是一套细致又专业的“健康服务体系”。
一份“私人健康档案”
找准锻炼方向
每位长者第一次来,工作人员都会先做全面的身体评估,这份档案,就像长者的“健康身份证”,不仅能让工作人员精准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更能为后续制定科学运动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我们不会让老人盲目运动,而是根据档案里的信息‘量体裁衣’。”工作人员说道。
科学方案+适老硬件
安全“护航”每一步
有了档案,个性化运动方案就有了“方向”。这里没有复杂难用的器械,取而代之的是处处贴心的适老设计:跑步机有安全扣和紧急制动按钮,跑带速度平缓;戴上心律臂带后,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能实时监测运动强度,一旦超出负荷,系统立刻报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前制止。除了硬件保障,专业指导更让长者安心。“拿哑铃时,他们会提醒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弯腰,要先下蹲再慢慢抓;锻炼前后还会帮我们量血压,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方案。”老人们都说,“有这样的指导,运动起来特别踏实。”
40万+人次的选择
这里是银发族的
“乐活空间”
作为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和社区养老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宁路街道的8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40余万人次,为近2000位长者建立了健康档案。长者对这里的服务满意度始终维持在90%以上,持续运动的长者心肺功能、血压状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
如今,“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就像散布在社区里的“健康加油站”。它们用个性化健康档案记录长者需求,用科学运动方案守护长者安全,让“家门口”的健身场成为银发族的“乐活空间”。
如果你也想让家里的老人拥有
安全、科学的健身环境
不妨来大宁路街道的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看看
在这里,健康与快乐,触手可及
编辑:叶苹
信息来源:大宁路街道采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