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往往能挽救宝贵的生命。今天,就跟着上海市同仁医院EICU护士长吴友成一起学习急救常识。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患者。
(1) 救护员站到患者一边,稍靠近患者身后。
(2)用一只手支撑胸部,排除异物时让患者前倾,使异物能从口中出来,而不是顺呼吸道下滑。
(3)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
(4)背部叩击法最多进行5次,但如果通过叩击减轻梗阻,不一定要做满5次。
腹部冲击法
(1)自救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患者,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并且当时无他人在场相助,打电话又困难,不能说话报告情况之下所采用的自救方法。
(2)互救腹部冲击法(海氏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伴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
1)患者立位或坐位。
2)救护员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让患者弯腰,头部前倾。
3)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剑突和脐之间。
4)另一手握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最多重复5次,如果梗阻没有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和5次腹部冲击。
心肺复苏术(CPR )
心脏停搏发生后4~6 分钟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抢救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以及早期除颤。
在CPR 中所指A、B、C、D,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循环支持;D—电除颤。通常正确的顺序是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一、评估环境与患者状态
确保环境安全:施救前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触电、高空坠物等二次伤害。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询问(如“您还好吗?”),观察胸腹部是否有起伏。若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启动CPR。
二、启动应急系统
呼救与拨打急救电话:指定周围人拨打120并寻找AED;若现场无人,优先进行2分钟CPR后再自行呼救。
调整患者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解开紧身衣物。
三、胸外按压(C:Compression)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贴紧按压点,另一手交叉重叠,双臂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
按压标准
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频率:100—120次/分钟(可默念“01、02……30”控制节奏)。
回弹充分: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中断时间。
四、开放气道(A:Airway)
清理异物:若口腔有可见异物(如呕吐物),用手指侧向勾出。
仰头提颏法:一手按住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抬起下颌骨,保持气道通畅。
五、人工呼吸(B:Breathing)
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包紧其口部吹气,观察胸廓是否隆起。
通气标准:每次吹气1秒,通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即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六、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开机并贴电极片:按语音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右锁骨下、左腋前线处。
分析心律:确保无人接触患者,AED自动分析是否需要电击。
执行电击:若提示需电击,再次确认周围安全后按下放电按钮,随后立即继续CPR。
七、持续复苏与终止条件
持续操作:循环进行30:2的按压与通气,每2分钟(5个循环)重新评估呼吸和脉搏。
终止条件: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脉搏、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或环境危险无法继续。
注意事项
按压质量优先:减少中断,避免按压过浅或过快。
儿童与婴儿调整:婴儿可用两指按压(单人)或双手环抱法(双人);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1/3。
自我保护:口对口呼吸时可用纱布或透气衣物隔离,但无需因无防护而放弃施救。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