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上海现代”大展揭幕,你的照片也能进上海美术馆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9-06 22:05:06


9 月 5 日,“上海现代” 大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41 米层展厅举办开幕式,三大板块 600 余件(组)多元媒介作品,全面解析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基因。著名设计师刘维亚、张安朴,著名当代艺术家周春芽、申凡、孙良、刘大鸿、林俊廷、苏畅等出席,讲述他们参展作品中的 “上海现代” 故事。展览结尾处更是精心辟出一方共创照片墙,邀观众一同成为 “上海现代” 叙事里的一部分。



艺术家亲身讲述解读 “上海现代”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之一的周春芽,其艺术实践融汇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本次展出的《躺着的黑根》创作于 30 年前,处于周春芽的艺术转型阶段。作品以其爱犬 “黑根” 为原型,捕捉其多变灵动的形态。画面既洋溢即兴的生动笔意,亦有原始的生命力与野性之美,成为其创作演进中极具代表性的系列。



“首届上海双年展开幕式上,上海美术馆的保洁阿姨们拿出展览的明信片排着队,找我们每个参展艺术家签名,我对此印象特别深刻。” 周春芽说,“艺术在上海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温暖与烟火气,正是艺术最本质、最动人的意义,也是‘上海现代’的一种印证。”


善于在极简的视觉结构中注入深厚的东方美学内核的中国抽象艺术家申凡,则在本次展览中带来了其代表作《山水 - 9210 - 面 -(92-10)》。他这样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件作品以股指曲线为形式灵感,通过不同方向的肌理构建出‘天’与‘地’的空间意象,形成一种现代性的类风景图式。” 申凡自述该系列亦可称为 “城市山水”,以此连接传统自然观与当代都市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空间巧妙突破边界,将上海现代设计精粹融入公共区域 ——“玉玲珑” 博古架、“良辰” 茶椅等兼具传统意蕴与当代审美的家具陈列于 0 米层中厅,构建出一处可触可感的现代人文景观。设计师侯正光阐释道:“家具是对生活的一种叙事,是一种解决现代问题的方式。”



当观众走近,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创作的声音作品响起:老电影唱片里的歌声、弄堂里响起的沪语叫卖声…… 温润城市记忆的声音与视觉陈列交织,让展览成为一场多重感官共鸣的文化体验。



“上海现代” 展出的 600 余件(组)多元媒介作品,包括了木刻、宣传画、建筑、设计、油画、国画、摄影、电影、漫画、音乐等艺术门类。在展览策展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看来,“‘上海现代’独特地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以多维叙事与辩证结构的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多元、互动、甚至充满张力的辩证结构。” 而艺术家以亲身讲述的形式与观众、与作品的对话,显然是对作品读解的又一次多维建构与回应。



邀请观众一同续写 “上海现代”


除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形式与作品,开幕式上,嘉宾与观众惊喜地发现,在展厅结尾处特设了一处照片墙。据介绍,这处照片墙并不只是简单的静态陈列,而是一面持续生长的 “公众视窗”。馆方诚邀观众用影像投稿的方式,共同参与到书写这座城市现代叙事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代表城市更新的场景、日常生活中的时代细节,还是体现创新与多元气质的瞬间 —— 只要它凝聚着观众对 “上海现代” 的多元理解,都将有机会经遴选后展示在这面墙上。



正如 “上海现代” 展览策展人项苙苹所言:“一座现代都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及其精神需求。上海这座城市,百年间都在努力将艺术融入大众、将‘现代性’化为日常,都在努力为每个平凡的个体创造更好的生活。” 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上海美术馆勇担国家重点美术馆的使命与担当,将持续深耕上海城市文脉,讲好上海的现代化故事。”



另据介绍,馆方将在展览期间策划系列美育活动:艺术工作坊将带领观众体验上海主题油画创作,感受艺术与城市的交融;专题讲座、策展导赏则将深入探讨美术如何塑造并回应现代都市文化,解析上海美术的风格演进与内涵变迁。此外,0 米层文创商店不仅上新了展览同款 “铁皮玩具大王” 陈国泰的系列铁皮玩具,更有各式上海景点、美食的精巧冰箱贴、沪语手摇扇等文创,邀大众一同成为上海现代的参与者、见证者、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