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4日,上海城市形象展区将以“贸易汇聚世界 数字链接未来”为主题,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区聚焦数字贸易,重点展示上海“十四五”以来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上海在国家战略引领下,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提升数字贸易发展能级、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贸易国际生态的实践与智慧。下面,让我们探营上海城市形象展区的数字贸易企业。
泓明集团:
以数智化破局,为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注入“韧性”
“我们不是一家传统的供应链公司,我们是一个产业服务平台。”在今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泓明集团作为数字服务领域代表企业,将展示如何以创新模式赋能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
泓明集团执行董事沈翊在接受采访时,深入阐述了公司如何运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融合产业服务的全新生态。她所描绘的愿景,超越了传统物流与清关操作的范畴,指向了以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供应链深度变革。
她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是新兴领域,其供应链标准仍在探索之中。泓明集团此次在服贸上想传递的信息,正是为这一新兴领域“首创一个标准”,让更多企业在这片蓝海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解题”而非“答题”:
AI驱动下的供应链平台
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其供应链的复杂性与脆弱性超乎想象。它不仅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协作,更是一张涉及海关、国税、外汇、市场监管等多方管辖的精密网络。在国内,一个零部件的HS规范申报要素,在不同口岸可能存在不同系统规则;在国际,还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技术与贸易标准。
“如果光靠人工去管控每一个节点,难度很高,成本也难以估量。”沈翊表示,这正是泓明集团将数字化,尤其是人工智能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因。他们所打造的,是一个能够理解并融合不同规则体系的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能够实时控制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的合规性与成本效益。
这种模式在前期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但其长期价值却无可比拟。首先是合规管理。它为国内外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消除了因规则差异而产生的担忧与摩擦。其次,它实现了对人力成本的优化控制,在保证甚至超越人工精准度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效率红利。这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构建了一种人机协同、优势互补的全新作业模式,实现了供应链成本的动态平衡。
锻造“韧性”: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韧性”是沈翊在交流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供应链的韧性已成为衡量一个产业的关键指标。泓明对“韧性”的理解,蕴含着两个层面的深刻内涵。
其一,是对风险的前瞻性。沈翊认为,供应链的韧性在于数字化水平,要能够敏锐捕捉到供应链关键节点上隐藏的风险。“你如何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发现它隐藏的风险?”平台基于数据的洞察力,就像一个高度灵敏的“神经系统”,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警、阻击和提醒,为整条供应链穿上了一层坚实的“数字铠甲”,使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具备了快速反应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其二,是植根于企业文化深处的精神力量。沈翊说,无论是哪项创新产业,都需要团队持续的创新,以及迎难而上的重要动力。“这种精神层面的韧性,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初心,做自己该做的事。”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保障集成电路供应与技术发展的使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利益。
从“痛点”到“亮点”:
场景化服务激活产业效能
数字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泓明集团正是通过对产业“痛点”的精准洞察,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高价值的服务场景。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流传着“520精神”(五个工作日加两个周末连轴转)的说法,这背后是生产线7x24小时、365天不间断运转的严苛要求。任何非计划内的停机,都可能造成“比印钞机还金贵”的巨大损失,每小时的损失可达数百万人民币。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设备,零部件的及时更换与维修都是生产的生命线。
针对这一痛点,泓明集团推出了“寄售维修型保税仓”模式,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高效运转的“定心丸”。这一模式能够依据数据模型,对零部件的消耗和潜在故障进行预见性估算,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实现7x24小时提供支持,最大限度缩短停机时间。它将售后服务从被动“补救”升级为主动“保障”,深刻体现了服务型制造的核心价值。
同时,面对数据安全这一产业数字化的“生命线”,泓明集团也给出了周全的解决方案。通过严格的保密协议(NDA)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和授权访问。这不仅保护了上下游客户的知识产权与商业机密,也为海关等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独立、可信的数据通道,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未来图景:
立足中国场景,服务全球产业
“中国之所以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拥有极其丰富和庞大的产业应用场景。”沈翊表示,泓明集团所做的是深入产业脉络,分析每一个场景的复杂性,然后将AI、大数据等工具精准植入,解决最棘手的难题。
这种“场景驱动”的创新模式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新业态和新服务,泓明集团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这一点。其平台服务的客户数、核心合作方数量以及进出口贸易额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集成电路供应链的数智化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以今年服贸会为起点展望未来,泓明集团的目标清晰明确。沈翊认为,不仅要立足上海,更要作为内外循环交融的“桥头堡”,链接全国、面向全球,通过输出其经过实践检验的数字化能力和标准化方案,帮助更多企业提升供应链水平,共同优化中国的营商环境。
“忠于初心,服务于这个产业。”沈翊对泓明集团的期许朴素而真挚。在这份初心的指引下,叠加不断迭代的技术与创新,泓明集团正以其独特的平台模式,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用数字化的力量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稳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确定性和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商务”
撰稿:国际服务贸易处
编辑:张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