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卖家宣称这类手机膜
能“隔绝99%的有害蓝光”
真有这么神奇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防蓝光”手机膜热销
号称可“隔绝99%有害蓝光”
价格从9.8元到140元不等
一些电商平台上,大多数卖手机膜的店家都称自己的产品有“防蓝光、护眼、抗疲劳”的功能,而“99%防蓝光”的宣传语更能吸引消费者眼球。
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有店家介绍,蓝光会直接透过视网膜,造成眼睛不可逆转的伤害、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并宣称防蓝光护眼膜易贴、能减眩光,透光率达到99.8%。
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线下的商家也在推广带有“护眼”功能的手机膜。记者从线上线下购买了9款宣称防蓝光的手机膜,价格从9.8元到140元不等,从中选取2个作为样品,用蓝紫光测试仪检测其防护效果。
湖南永州某产品检测中心检测员李平说,样品一,蓝光阻隔率42.2%,透光率91.2%;另外一款,蓝光阻隔率52.1%,紫外阻隔率61.2%。
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目前,关于手机防蓝光膜并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内,普遍参照国家推荐标准——短波蓝光阻隔率大于20%。
而记者购买的另外几款手机膜,检测结果为:3款蓝光阻隔率在40%至50%之间,4款阻隔率低于20%,只有0.1%到16.4%之间。
记者调查:
效果竟与保鲜膜差不多
“100%防蓝光”系误导消费者
北京交通大学专家通过测试表示,个别产品的蓝光阻隔效果,就和家用保鲜膜差不多。针对部分商家说的手机膜防蓝光效果能达99%的说法,专家表示,蓝光其实是屏幕显色的关键色彩,若是完全阻隔蓝光,那么手机就严重偏色了,追求“百分之百防蓝光”就是个伪命题。
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随着人们视力保护需求增加,手机膜从物理防护升级为光学防护,市场上防蓝光膜多通过添加微粒涂层实现防护效果,而涂层工艺水平直接影响阻隔效果,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产品工艺参差不齐,实际效果与宣传差距较大。
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在湖南的一个手机膜生产园区,一家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生产兼具舒适度与防蓝光效果的手机膜需综合多方面要求。刷涂层可实现防蓝光,但仅靠涂层会改变膜的亮度和色度,需同步适配基底材质、光学设计与膜层工艺以保证使用体验。
目前,防蓝光膜的研发通常由厂家与科研机构或卫生单位合作进行,但由于尚未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市场上一些商家混淆产品属性,将普通手机膜冒充为“防蓝光膜”销售,从而误导消费者,甚至以次充好。
记者调查发现,具有一定防蓝光功能的手机膜在白色背景下通常呈现淡黄色,而在强光下则显现出淡蓝色,此外,用紫光灯照射,若膜面显蓝光,说明含防蓝光涂层或微粒,消费者可借此初步判断产品真伪。
电子屏幕中的蓝光
真的像商家宣传的那样
具有巨大危害吗?
专家提醒:
长期接触蓝光伤眼睛
科学用眼做好6点
医生表示,短波段、高强度的蓝光确实对眼睛有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可能会加重眼睛的疲劳感,甚至影响视网膜健康。
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宋伟涛说,在400纳米到500纳米范围的蓝光波段,对人的眼睛有一定损害。长时间暴露在电子产品下,会增加视疲劳,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会加重近视。
专家指出,佩戴防蓝光眼镜,可以有效减轻屏幕蓝光对泪膜的刺激,保护泪膜分泌眼泪的稳定性,维持角膜的湿润,让眼睛不干涩,但真正保护眼睛的关键在于科学用眼,建议做好这6点↓↓
“20-20-20”休息法则
每盯着电子屏幕20分钟,需要抽20秒钟时间看一下20英尺(约等于6米)以外的地方。这个法则适合所有需要长期盯着电脑看的上班族。
多眨眼,增加双眼湿润度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每分钟会眨眼15次左右,将不断分泌的泪液涂抹在眼球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泪膜保护眼球。但在紧盯屏幕的情况下,正常的眨眼运动频率大大降低,导致眼睛易觉得干涩、异物感。此时,要想眼睛保持湿润,就要尽可能有意识地频繁规律眨眼。
阅读时给眼睛适当光线
我们眼睛的瞳孔就像照相机里的光圈一样,可以随目标物体入眼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变大。手机电脑屏幕太亮或太暗对都会造成眼睛瞳孔过度调节,从而导致视疲劳、眼干涩、眼红、头痛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光线适度调整屏幕到眼睛最舒服的亮度。
适当热敷
眼睑热敷可以传递热量,融化睑板腺腺管内的油脂,促进油脂排出,给泪膜补充脂质,减少水分的挥发。无论是热毛巾、蒸汽眼罩都可以。热敷的温度不能太烫,也不能太低,以适手为准,热敷时间10分钟左右,敷完之后,就会觉得眼睛舒服许多。
尽量避免佩戴接触镜
长期佩戴接触镜会影响眼睛表面的泪膜稳定性和脂质层的正常分布,进而加重眼睛干涩症状。因此,长时间电脑和手机使用者,应尽量避免佩戴接触镜,建议使用合适的框架眼镜。
合理使用人工泪液
眼睛干涩如果没时间休息或休息后仍觉得不适,可以试滴一些人工泪液来缓解眼睛干涩时症状。但人工泪眼会干扰自身泪膜的稳定性,即使是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也不建议长期使用,一般一天使用控制在4次以内,每次滴一滴即可。
科学用眼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比“防蓝光”更护眼
动动手转发
让更多人知道~
资料 | 劳动报
编辑 |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