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讲好示范村故事丨崇明裕西村:一只清水蟹撬动的乡村振兴密码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9-02 17:21:38

清晨五点的崇明岛,薄雾还未散去,蟹农已踩着露水走向塘边,每年春季是清水蟹育苗的关键期。在位于崇明陈家镇裕西村的“崇明1号”中华绒螯蟹核心种源基地内,工作人员划着船筏,把一箱箱“崇明1号”大眼幼体投放进蟹塘内。这些密密麻麻如小蜘蛛般的大眼幼体产自崇明河蟹集团“崇明1号”繁育基地,也是今年首批投放的“崇明1号”大眼幼体蟹苗。

“2024年裕西基地产出了3.6万斤蟹,最重的‘蟹王’足足516克!”蟹农身后智能监控屏正跳动着溶氧量、pH值等数据——这片215亩的河蟹亲本培育基地,藏着上海乡村振兴的“解码器”。

近年来,裕西村积极承担起崇明作为全国首批、上海首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责任,将特色种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中之重,打造首家河蟹亲本培育基地,对“崇明1号”河蟹新品系进行研发推广,形成品种引领、品质保证、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格局。2024年,“崇明1号”中华绒螯蟹核心种源基地共计培育中华绒螯蟹成蟹3.6万斤,其中达到亲本标准的1.6万斤以上。此外,还委培繁育了2万斤“崇明1号”大眼幼体蟹苗,投放覆盖崇明全区约5000亩扣蟹塘,所生产的扣蟹辐射全国成蟹养殖面积超5万亩,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从“大路货”到“金螃蟹”

崇明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发源地。彼时的裕西村也养蟹,蟹虽肥美,却因种质退化、品牌缺失,只能混迹水产批发市场。2022年,依托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崇明与上海海洋大学持续深化合作,在河蟹国家级良种的基础上联手研发了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该种源具有长势更快、产量更高、规格更大的特点。至此,裕西村开启“种业突围战”: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出生长周期缩短15%、成活率提升30%的“崇明1号”良种。2024年开捕节上,戴着防伪“身份证”的精品蟹礼盒惊艳亮相。“崇明1号”打破了以往崇明“有种源无品牌”的局面,去年,在被誉为河蟹界“奥斯卡”的全国河蟹大赛中,“崇明1号”包揽了最佳口感奖、最佳种质奖等奖项,实现“大满贯”。

作为新品系,“崇明1号”体现了苗种繁育的最新科技,其培育过程也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崇明1号”河蟹种源核心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螃蟹喜凉怕热,相较于传统的河蟹养殖,如今“崇明1号”的蟹塘密度适中、供氧更充足、温度控制更精细,并普及了水质监测和尾水管理技术,这些做法有效提高了“崇明1号”的存活率,保证了河蟹长势。

蟹壳里的文旅经济学

陈家镇久负“鱼米之乡”的美誉,凭借丰饶的水产资源与肥沃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裕西村水平衡水生植物试点基地,有4个大湖泊及30多个小的试验沟渠,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面下水草飘曳。“这个水环境绿色净化产业项目占地约50亩,水底种植的‘常绿矮型苦草’拥有高净化和高耐受能力,可以在水底泥中蔓延,吸收水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污染物快速净化,改善水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一方面,通过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销售和河蟹种源销售相互带动,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研发、展示和科普研学功能的观光基地,和现有农旅产业相得益彰。该项目实施以来,不仅解决了裕西村村民的就业,也改善了裕西村村域水系环境,使水质得到不断提升,水生植物的花和叶更可以美化河道环境,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水平。

沿着新铺的彩虹步道漫步,在“逅院”民宿露台向外眺望:远处是星罗棋布的蟹塘,近处是用蟹壳制作的装饰灯,管家端上的下午茶竟是蟹黄汤包配菊花茶。逅院民宿的六间房分别名曰:平、淡、真、诚、素、静,这里的每间房都如名字般简约素雅。“我们开发了8道蟹宴创意菜,连枕头都是蟹壳纤维填充的。”民宿主理人张锦松笑道。

以逅院、融院等精品民宿为起点,近年来,裕西村发展一系列高端民宿。目前,村域范围现有民宿1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共计客房98间。结合“蟹文化”、房车营地等资源,串起一条体验乡野逸趣、展示现代农业、享受乡村风情的精品旅游线路。此外,裕西村创新“蟹宿联姻”模式:民宿免费获赠蟹塘体验权益,游客消费满额赠送蟹券;蟹农则化身“产业导游”,带客人体验捕蟹、绑蟹。这种“以宿带蟹、以蟹促宿”的闭环,让15家民宿年接待游客总数13000多人次,总收入近500万元,带动几十位村民转型“民宿管家”。

乡村治理“新坐标”

在裕西村,一座以“党建+治理+民生”为核心功能的乡村会客厅正成为村民生活的“新坐标”。这座占地约300平方米的综合性空间集“展示、议事、服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串联起裕西村的历史脉络、产业蓝图与民生服务。“现在村里大事小事都来这里商量,大伙的主意比‘单打独斗’更管用。”在这里,村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骨干参与+专业人员”模式,成立“裕香益家人”调解工作室,组织党员骨干与法律明白人用“拉家常”的方式议出共识,从化解土地纠纷到处理邻里矛盾,50余件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在此“议”出解决方案。“云诊室”通过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太保家园等专业机构联动,不仅定期开展大肠癌筛查、白内障义诊等活动,更通过远程问诊系统让村民实现“小病不出村”,累计服务超500人次,成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夜幕降临,裕西村的蟹塘亮起星星点灯的景观灯带。远处,二期罗氏沼虾养殖基地正在浇筑地基,未来这里将呈现“水下森林”般的生态奇观。当一只清水蟹串联起种源革命、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产业链,这座长江口的村庄正书写着新时代的“蟹”逅传奇。

文: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