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家开了六年的便民理发店,他像一个温暖的枢纽,一头连着街道党组织的关怀,一头系着邻里间的守望相助。从梧桐街区党支部书记黄达蓉为患病店主奔走,到理发店夫妇用剪刀传递善意,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让整个街区充满了人情味。
上午九点,这家便民理发店已开门迎客。老板黄福平正为一位老街坊剪发,剪刀在发间穿梭,利落又稳当。他曾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老牌理发店“红玫瑰”从业多年,手艺带着老底子的细致。妻子黄万琴在一旁打下手,夫妇二人配合默契。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年前,这个家庭还曾因突遭变故而愁眉不展。
66梧桐院便民理发店里,夫妻俩日常工作配合默契
去年5月,黄达蓉刚担任天平街道梧桐街区党支部书记。她在走访商户时注意到,66梧桐院旁这家便民理发店的老板娘黄万琴顶着一头醒目的短发,可随后黄万琴神情异样、眼眶泛红,撩开头发才让她知晓,黄万琴身患癌症,且当时检查情况并不理想。“她全程没提帮困请求,但我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这个细节像块石头压在黄达蓉心上。进一步了解后,她得知这个家庭的困境:40多岁的黄万琴身患重病,儿子刚毕业待业在家,丈夫独自扛起生计,还因巨大压力患上焦虑症。更棘手的是,由于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天平辖区,他们难以享受常规帮困政策。
“咨询了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妇联、民政等部门,现有政策都没法覆盖他们。后面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联系了辖区的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促成了一段佳话。”黄达蓉反复对接梧桐片区的青山慈善基金会党支部,沟通材料、说明情况,最终为他们争取到一笔慰问金。这笔钱虽不算多,却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饱经风霜的家。
青山慈善基金会送上慰问金
“她和我们本是陌生的,刚到任就记挂着我的事,还一直没放弃争取。后来基金会的人亲自上门送慰问金,我特别感动。”黄万琴说道,当时她就跟丈夫讲,以后黄书记有需要,只要在能力范围内,一定帮忙。
这份想“还回去”的心意也一直藏在夫妻俩的心里。近期,黄达蓉提出想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免费理发活动,夫妻俩一口答应,还主动加码,“每月都行!”如今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理发店门口总会摆上“为新就业群体免费剪发”的牌子。顺丰快递员小尤第一次来就赞不绝口:“这里不仅免费,老板还热情倒水,没把我们当外人,特别暖心。”
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理发店为新就业群体免费剪发
除此之外,他们还主动增加了为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上门理发的频次。黄福平的工具箱里,始终备着剪刀和梳子,随时准备出发。84岁的江阿婆自住院回来后,已有半年没出过门,如今黄福平在居委会干部的带领下上门理发,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让老人感动不已。
为老人上门理发
如今,黄万琴化疗间隙仍在店里忙活,见着黄达蓉来,总拉她坐下歇会儿;黄福平给老街坊剪完头,常会多问一句“家里老人要不要上门剪”。平日里,邻里也常想着他们,有时是刚蒸好的包子,有时是买多了的水果蔬菜,顺手就送到店里。“爱人提议给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剪发时,我立马就同意了。”黄福平说道,以前店里就他一人忙活,如今人手够了,完全有能力做这些事。“外卖小哥也辛苦,为社区贡献很大。街道关心我们,我们也想为社会出点力,这样特别有意义。”
从党组织的主动关怀,到普通人的力所能及,这份在梧桐树下生长的善意,正像树的年轮般一圈圈向外蔓延,向我们讲述着,最动人的温暖。
记者:曹香玉、施昱辰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