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头疼、牙疼、关节痛等各种疼痛时常找上门,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掏出布洛芬来缓解。但布洛芬真的能应对所有疼痛吗?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滥用又会带来哪些健康风险?
“擅长”与“短板”
布洛芬 擅长
★ 缓解疼痛:主要用于急性的轻、中度疼痛效果,比如关节痛、痛风痛、肌肉痛、头痛、牙痛,以及女性的痛经,布洛芬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镇痛效果。
★ 退热:对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也能起到很好的退热效果。
布洛芬 短板
对于刺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及平滑肌绞痛(如胆绞痛、胃肠绞痛)无效;
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管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FDA等权威机构都是不建议的,主要考虑到它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反应、肾衰竭、坏死性筋膜炎和雷氏综合症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研究发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水痘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显著增加。因此,对于水痘人群,如果要退热、镇痛,目前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服用注意事项
布洛芬多为非处方药,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毒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轻中度的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肝肾功能损伤、耳鸣等。
所以,服药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便血等症状,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就诊。
当有以下情况时,是禁止使用布洛芬的:
★ 对布洛芬、布洛芬药品的辅料、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的人群;
★ 孕早期(一般指前3个月)和孕20周以后的女性;
★ 严重的肝肾疾病、心脏疾病患者;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
布洛芬该怎么“吃”
来看近期一则新闻:
刘先生(化名)因流感出现了发烧症状,在家中自行服用感冒药和镇痛解热的药物。他在发烧第一天吃了4颗布洛芬,但服药后症状并没有明显的缓解,于是第二天,又服用了4颗,尽管体温降下来了,但是他却出现了腰痛、乏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受损。医生表示,刘先生极有可能是因不当用药和未及时补充水分共同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经治疗,刘先生目前状态良好。
可见,尽管布洛芬可以退热、镇痛,但服药也要有讲究!
药效时间
以痛经为例。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缓解痛经。
很多人觉得痛经吃止痛药依旧没有效果,那很可能是吃晚了,要知道布洛芬口服后发挥止痛药效一般需要半小时,而且布洛芬对于已经分泌出来的前列腺素无效。
所以,建议在开始感到痛经或者腹部胀痛时便可以服用,而不是等疼痛难忍时才想起吃药,这时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天花板效应
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的一员,尽管布洛芬不具有成瘾性,但有“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达到一定剂量后,再增加剂量也不能增加止痛的效果,反而会明显增加毒副作用。
布洛芬的用法用量:
★ 成人:用作退热时,单次剂量200mg~400mg,每4~6小时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00mg 。如果发烧加剧或持续超过3天,需停止使用并及时就诊。
用作镇痛时,单次常规剂量400mg,每4~6小时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其中慢性疼痛24小时最大剂量不超过2400mg,急性疼痛24小时最大剂量不超过3200mg(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按上限用药)。
★ 儿童:需要根据体重来进行剂量调整。以退热为例,5-10mg/kg一次,每6~8小时重复一次剂量,一天最多4次。
注意:对于布洛芬混悬液制剂,还需要根据剂量换算为相应的体积。
★ 缓释剂型:对于布洛芬缓释制剂,药效可以持续12小时,每天早晚一次即可。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粒),一天最多只能吃2次,每次1粒。
剂型选用
布洛芬有多种剂型,常见剂型包括普通片、缓释片/胶囊、混悬滴剂、混悬液、颗粒、栓剂、糖浆等。
哪种“剂型”的布洛芬效果最好?因人因痛而异!
布洛芬混悬液/混悬滴剂/糖浆/颗粒:适合1-12岁儿童服用。因为这种剂型更适合儿童吞咽(颗粒可以冲泡),可以根据年龄、体重精准控制给药剂量。
布洛芬普通片/胶囊:布洛芬含量相对较高,更适合成人服用,且起效快(1-2小时),适合快速退热。不推荐“把片剂捣碎了或者把胶囊掰开投喂孩子”,儿童服药请选择儿童剂型。
布洛芬缓释片/胶囊:缓释制剂的优势在于作用更持久,更适合长时间缓解疼痛。因此,如果用布洛芬缓释片/胶囊退热,会发现效果不好,其实不是药不好,而是没有选对剂型。
科学“止痛”
小小布洛芬,用药有讲究。头痛发热不用慌,先了解科普知识,选对方法再用药,安全缓解症状更放心~
作者:陈婷婷 审稿:李晓宇、翁静艳
点击“阅读原文”
副作用可持续3个月!警惕这些常用药的“隐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