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展现上海文化嬗变,“上海现代”大展亮相浦东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9-01 17:03:17


木刻、宣传画、建筑、设计、油画、国画、摄影、 电影、漫画、音乐等600余件(组)作品,回溯20世纪以来上海的文化嬗变,尽显这座城市的“红色烂漫”“摩都日常”与“海上新潮”……近日,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推出年度大展“上海现代”,从艺术视角全面解析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基因。



展览第一板块“红色烂漫——从精英觉醒到大众共鸣的先锋性开拓”,集中展示充满浓烈情感、且与上海链接颇为深厚的木刻、宣传画、连环画等艺术作品。这其中,鲁迅先生发起“为了大众,力求易懂”的新兴木刻运动,成为刺破黑暗的匕首,为中国现代美术注入了刚健分明的人民性基因。经典木刻展品《抗议》《阿Q正传》以黑白分明的刀锋,刻画出民族的不屈抗争。1949年后流行的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构筑了独特的视觉体系,它们以明快色彩与程式化造型,将政治理想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日常图像,形成了“人民美学”与“劳动美学”的新范式。



上海现代的密码,还藏在梧桐树影与设计师的草图之间。展览第二版块“摩都日常——从市井烟火到全球叙事的混杂性共生”,通过建筑、设计、漫画与电影,解析这座城市独特的“混杂性”现代特征——它拒绝非此即彼的文化对抗,而是以并置、拼贴与融合的智慧,将矛盾转化为创造力的源泉。展厅中,海派家具静默伫立,如时光的摆渡者;铁皮玩具、老唱片、露美高级成套化妆品,带观众重返“上海制造”的黄金年代;而从月份牌美女到大白兔奶糖,上海设计始终在实用与审美间寻找平衡……


在“海上新潮——从文人墨戏到当代语汇的流动性实验”版块中,现代油画与海派国画共同诠释了海派文化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化语境中探索并重构自身的叙述模式。多件名家真迹悉数亮相:“东方之笔”张大千《番女掣厖图》罕见展出,笔法融合敦煌元素,描绘边疆女子与黑厖动静相映,极具生趣;吴昌硕、吴湖帆、任伯年等海派巨擘的经典之作重磅呈现;“中国现代艺术先驱”庞薰琹《菊花倒影》《蕉叶水渠》等代表作首展于沪,呈现出上海现代艺术的精神源起。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精心设计了多处打卡空间:海派家具沉浸式场景还原、园林意蕴展厅与名家国画相映成趣、转角更融入丰富多媒体视觉体验,静候观众驻足互动。


策展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指出:“上海现代”独特之处在于展览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以多维叙事与辩证结构的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多维、互动、甚至充满张力的辩证结构。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上海现代’展览深刻回应了如何在融合全球视野的同时坚守文化本体这一时代命题。上海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启示我们,现代性并非单一终点,而是一场多元、开放的重新书写;真正的国际视野,恰恰源于深厚的文化自信与人民立场。”



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期间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将推出精彩美育活动:艺术工作坊将带领观众体验上海主题油画创作,感受艺术与城市的交融;专题讲座、策展导赏则将深入探讨美术如何塑造并回应现代都市文化,解析上海美术的风格演进与内涵变迁。此外,0米层文创商店已上架展览同款“铁皮玩具大王”陈国泰玩具,包括跑车、公仔、飞机等多种造型,带领大家重温纯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