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到底:
AI如何帮普通人“精准健身”?
走进这家AI健身房,体测仪可快速采集身高、体重、体脂率等基础数据并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成为定制训练方案的基础。“这些信息还会同步到每一台智能器材,为AI数据评估打下基础。”舒华产品专家黄瀚民解释道。
“初诊”结束,智能训练才正式启动。以坐姿推胸训练器为例,扫码登录后,设备不会直接进入训练,而是先通过“活动范围测试”“最大负荷评估”“运动表现监测”“肌肉耐力检测”四项基础测试,摸清用户的运动底子。基于测试结果,器械自动生成专属“运动处方”,比如阻力调至25kg、动作幅度设定45°、每组12次共3组,屏幕实时显示动作标准度提示,新手无需记忆流程,跟着指引就能练。
若想自由发挥,还有覆盖不同人群需求的不同模式:离心增强模式在下放阶段自动加大阻力,适合追求肌肉维度的健美爱好者;流体模式则通过平缓阻力变化,适配康复训练人群。一周训练结束后,系统会引导用户重新测试,通过对比前后数据评估训练效果,进而动态调整下阶段计划,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
在智能跑步区,记者体验了一场沉浸式跑步。踩上跑台,跑步机便启动了跑姿监测,如步频、触地和腾空时间等,并给出改进建议。当记者点击屏幕切换到“田园小径”AI场景,脚下跑板突然变软——像踩在刚浇过水的泥土上;再切换到“柏油公路”,跑板瞬间变硬,脚步声也从“噗噗”变成“咚咚”,上坡段也能真实模拟爬升阻力。
“那以后会不会连接VR设备?这样跑步就更有实感了。”有市民在一旁提问。舒华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刘继田透露,团队已在预研跑步机适配头显,但要先攻克安全性和轻量化难题,他又补充了更具体的规划:“未来还想和运动类游戏结合,把健身变得更有趣。”
AI不抢教练饭碗,
反而让教练更“专”
那么,AI会抢教练饭碗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继田十分笃定,“不如说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效率。”
“AI完成了80%的基础数据工作,让我们能聚焦真正需要专业判断的环节,比如根据会员情绪调整训练强度,或进行动作纠正。”一位从业十年的教练表示,“这种AI+教练的模式,让健身教学从凭感觉真正转向看数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舒华已推出多款AI健身产品,涵盖胸、肩、背、腿、核心等部位,该店新上线的变感跑台跑步机、BioFit数智力量系列训练器等AI产品,当前价格与周边普通健身房几乎持平。从客群来看,目前健身房的主力用户是虹桥中骏广场及周边园区的白领。有多年健身经验的市民冯先生在尝试了一系列AI健身设备后,他认为,这为以后健身市场赛道精细化做出了新探索。“新手在练习时获得感会更强,想要进阶的也可以在AI帮助下更容易坚持。”
作为入驻新虹街道的上市企业,舒华体育产品线丰富多元,广泛涉足家庭健身、商用健身、全民健身、体能训练、老年健身、校园体育等多个领域,至今全球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随着技术发展,这样的“聪明健身房”或许会走进更多社区,让科学健身离市民更近。
记者:毛海萍 黄思谊(见习)
初审:张瑾欣(实习)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