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编者按
执行路上,法治铿锵前行。
为让生效判决落地有声,成为“真金白银”的过程更可感可触,即日起推出“执行札记”专栏,邀请一线执行法官讲述办案故事,分享破解执行难题的智慧与坚守。在这里,你将看到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初心在一次次查人找物、一场场执行攻坚中淬炼成金。
让我们共同见证法院执行人如何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担当兑现承诺,奋力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我站在葛法官办公桌旁整理卷宗,突然被一阵压抑的啜泣声打断了动作。“法官,他走得突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这钱要是拿不到,往后日子真不知道咋撑下去......”电话那头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
电话那头的哭声像根细针,针针扎在心上。作为执行局新来的法官助理,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协助办案,但每次听到申请人无助地哭诉,胸口还是会发紧。看着葛法官握着听筒的指节泛白,眉头皱成了“川”字,我又一次真切感受到“执行”两个字的重量。
案起:一份沉甸甸的执行申请
这通电话背后藏着一件棘手的案子:申请人是因外出务工意外身亡人员的近亲属们,要追讨的死亡赔偿款,是整个家庭活下去的希望;而被要求履行赔偿义务的,是未尽到管理义务的外省某县某村民委员会——一个管着全村大小事的基层自治组织,却在电话里反复强调“账上一分钱都没有”。
“小徐,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案子。”葛法官放下电话,又一次翻开了卷宗。我跟着葛法官点开“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结果清晰得让人心沉:村委会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
葛法官又拨通村主任的电话,听筒里满是无奈的叹息:“法官,不是不想赔,是真没钱啊......村里就连修路的工程款还欠着一大笔,账上早就空了......要是有钱,怎么可能拖着不赔?”
我上网搜索该村信息,发现它前几年还是省定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该县也是当地有名的山区县。
接下来的日子,葛法官一次次给村委会打电话,从耐心释法到反复沟通,对方始终是同样的无奈:“实在没能力解决,怕说多了让家属更失望......”
我看着心里又急又气。“为啥不申请拘留负责人?”我忍不住问。葛法官摇摇头:“拘留了村主任,村里工作停摆,最后苦的还是村民。咱们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激化矛盾。”
“必须找到一条既能守住法律底线,又能接住民生温度的路。”葛法官望着窗外轻声说,这话像颗种子,悄悄落进我心里。
奔赴:从村委会到镇政府的协调路
“小徐,咱们去一趟当地,或许能有峰回路转的可能。” 葛法官决定赴外省撬动困局。
跨越1600公里,辗转三省,我们抵达了偏远的山区县城。在县法院的协助执行下,我们坐着警车在盘山路上颠簸,当地法警指着蜿蜒的山道叹道:“我们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八成以上都是山地。你们要去的这个村,是我们县的定点帮扶对象,这几年虽说脱了贫,但底子薄,日子过得紧巴。要说一下子拿出这么大笔赔偿款,确实难啊。”
我听了心中更没了底——这趟千里奔赴,能出现转机吗?
村委会的调解室里,申请人、村主任,还有镇纪委干部、村财务和综治负责人等,大家都挤在一张桌子前,各说各的理,气氛剑拔弩张。
我手心全是汗,偷偷看葛法官,他却稳稳地将水杯递向两头,算起了“两本账”,对村民说:“生效判决必须履行,抗拒执行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影响在政府项目、资金扶持、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后续的政策支持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对申请执行人讲:“村委会确实有难处,咱们一起慢慢商量”。
三个多小时过去,嗓子哑了,水杯空了,分歧仍未弥合。
眼看双方情绪又要激动起来,葛法官果断起身:“这样,咱们一起去趟镇政府!”我明白,村级财政的困境要在更高层面寻求突破。
破局:司法温度与行政担当的接力
车子刚停在镇政府门口,葛法官让法警把申请人和村委会一行人领到二楼会议室休息,特意嘱咐镇上的同志给双方倒上热茶。“让他们先坐着歇会儿,咱们去见书记。”
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葛法官刚说明来意,对方就叹了口气:“葛法官,不瞒你说,这村的情况我们太清楚了,不是村委会不想担责,是真没这个经济底子啊。”
葛法官将卷宗里的判决书、村委会财务清单、申请人家庭情况说明依次摊开。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文件上,葛法官声音沉稳有力:“书记,我知道大家都难。可是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未尽管理义务就得担责,这是生效判决的刚性要求。如果老百姓看着判决成了‘法律白条’,以后谁还信法治?”
葛法官从法律条文到民生冷暖,从基层治理到司法权威,把冰冷的条文讲成滚烫的责任,这场对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镇党委书记从沉吟到表态:“葛法官,不瞒你说,不光村里难,咱镇财政这几年也是紧巴巴地过日子。但是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可百姓心里的秤最准,就算镇里挤经费、调资金,哪怕先缓一缓其他开支,也绝不能让法治的温度卡在‘钱袋子’上!”
离开办公室往会议室走时,远远就听见屋里传来交谈声。我刚想推门进去,手腕却被葛法官轻轻拉住。“让他们再多聊会,我们等等再进去。”他压低声音说。
透过玻璃窗,只见都已红了眼眶。“我哥给家人打电话总说在村里打工踏实,说以后就在这养老......”
村主任也叹了口气:“是啊,他干活一直最卖力,手脚又麻利。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我们肯定是能坐在一起喝酒的朋友......”
你一言我一语,那些关于“他”的片段在空气中慢慢拼凑。会议室里早已没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只有对逝者的惋惜在静静流淌。
候在门外,葛法官向我轻声解释道:“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分歧自然就淡了。人心里的疙瘩,往往要靠真情实感来解。”
落幕:纸上权利化为民生希望
当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字时,村主任握着葛法官和我的手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聊开了就啥都明白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协议书上,那笔死亡赔偿款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成了一个家庭重生的希望。更成为司法温度在基层的生动注脚。
之后,村委会在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支持下,按和解协议全额履行完毕,至此案结事了。
这是我第一次跟随执行法官出差执行,也是我读懂“执行”二字的开始——它不仅是法律的刚性,更是法理与情理的平衡智慧,是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的坚持。这份感悟,将永远铭刻在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本期作者
葛少锋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科长
徐炎涛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来源丨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执行局
文字:葛少锋、徐炎涛、陆烨波
漫画:王杉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