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金婚留影、联谊雅集、非遗体验……静安这里的七夕活动也太丰富了!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28 20:28:44

七夕,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浪漫与智慧的传统节日,在曹家渡街道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温度。这个夏天,街道以“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为契机,串联起“情暖七夕・志愿同行”社区关爱行动、“执乞巧手・共渡星汉”七夕联谊雅集等特色活动,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家风传承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把“爱”的内涵从伴侣之亲延伸至邻里之善、长者之敬,在社区间织就一幅温情满溢、文明涌动的美好画卷。

志愿暖人心,让“银发真情”在岁月里定格

“能和老伴儿一起拍张像样的纪念照,还拿到这么精致的相框,真是比收到什么礼物都开心!”刚拍完金婚纪念照的王阿姨满脸幸福地说道。

近日,“金婚银婚·岁月留影”公益摄影活动在曹家渡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开展。来自社区风光摄影志愿服务团队的青年志愿者早早到场调试设备、布置背景,用专业技术为老人们捕捉温馨瞬间。从整理衣领的细致叮嘱,到引导姿势的耐心示范,志愿者们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来拍照的长者伉俪,让这份有“岁月留痕”的浪漫,成为他们晚年生活中的一份珍贵回忆。

另一边,一场面向社区核心骨干青年志愿者的七夕文化赋能培训也在进行中。活动中,文化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七夕的起源与“大爱”内涵,引导青年志愿者把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传统文化的守护,转化为一种“爱”的表达。资深讲师围绕志愿服务基本原则和与不同群体的沟通技巧展开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练习,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宋锦风铃制作体验环节,更是让青年志愿者在指尖触碰非遗技艺的过程中,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份“爱文化、传文明”的认知,正是“志愿服务+青春力量”致力于文化传承与青年培养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他们日后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动力。

家风润社区,让“文明密码”在分享中传递

“从小教孩子孝亲敬老,逢年过节一起给长辈捶背、读诗,我们的家风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在德必静安WE园区的天台上,“文明家庭”代表罗晓慧牵着儿子的手,娓娓道来自己的家庭故事,用简单质朴的话语诠释着“小家大爱”的真谛。

这是在由街道总工会、团工委、妇联、新侨驿站和新联会共同支持举办的“执乞巧手・共渡星汉”七夕联谊雅集活动上的温情一幕,也是街道以家庭为单位、推动文明家风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优秀青年和团员代表积极参与,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对家庭文化的重视。

“文明家庭”故事分享环节成为整场活动的“情感纽带”,而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千年。宋制汉服的温婉、唐制襦裙的柔美、魏晋服饰的飒爽……参加活动的青年们不禁感叹道:这就是“罗衣何飘飘”的现实版!在暖场交流互动中,大家通过传统的击鼓传花方式了解彼此,初见的陌生感在笑意中渐融。在汉服走秀环节,大家大方展现着华服和礼仪,衣摆上的花纹在灯光下流转生辉,让这份文化传承更为传神。

传统礼仪修习环节,礼仪老师手把手教学拱手礼、万福礼,从“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的拱手规矩,到“屈膝颔首”的行礼姿态,青年们有模有样地练习着,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熟练,当大家以标准礼仪相互问候时,文明的种子已在不经意间扎根青年心底,引导他们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这份以礼相待的尊重,正通过这些细节在社区里静静流淌着、践行着。

古韵展新颜,让“传统文化”在体验中焕新

“穿针乞巧要手稳,眼睛得盯着针孔,慢慢来!”“螺钿工艺要先选好贝壳片,再一点点贴出图案,考验耐心呢!”七夕节前,“七夕乞巧·匠心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工坊在曹家渡开场啦,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亲手触摸到七夕的文化底蕴。

穿针乞巧比赛中,大家手持彩线与银针,在欢声笑语中比拼“巧手”:有人屏息凝神快速穿线,有人偶尔失误引得阵阵笑声,现场氛围轻松又热烈,大家在趣味比拼中,直观感受古代女子 “乞巧” 的民俗魅力。在传统螺钿体验环节,老师详细讲解这项古老工艺的历史与制作技巧,参与者们耐心操作,当一件件带着光泽的螺钿作品完成时,大家不禁对 “中式匠心”又有了深刻理解——这些指尖上的体验,让“千年智慧”变得可触可感。

这个七夕,曹家渡街道以文化为纽带,用志愿服务传递关爱,让家风家训扎根社区。从金婚老人的幸福笑容,到青年志愿者的成长蝶变;从“最美家庭”的家风分享,到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每一个瞬间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下一步,曹家渡街道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化文明实践,凝聚社区合力,弘扬志愿精神,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社区成为充满爱与文明的幸福家园。

记者:黄竞竞

编辑:徐悦琳

资料、图片:曹家渡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