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影响全球数千万老年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不可忽视的健康挑战。如何借助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增速率?
8月27日,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迎来一场以 “AD分级防控与AI智能应用”为主题的高端产业论坛,200多名行业专家齐聚上海健康医学院,深入探讨AD的科学高效分级防控,及如何借助前沿技术破解健康服务等难题。
会上透露,浦东正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共同推动AD的科学防控,释放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更大价值。
专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前约18年就开始发生脑部病理改变。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在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多重挑战。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承办。主办方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韩璎教授介绍我国AD分级防控发展历程与现状。
韩璎教授在会上介绍,从开始发病到临床晚期,一共分为6个阶段,过程尤为漫长。“研究发现,AD临床前期开始非药物干预是有效果的,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中医经典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特需科主任顾超博士提出可利用AI能力实现对AD疗效更微观的评价,“在中西医融合上,比如将‘肾精亏虚’‘痰瘀互结’等中医概念转化为AI可以计算的特征,AI的介入可以填平中西医学语言的鸿沟。”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顾兵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是大趋势。“通过智能设备可对患者进行远程检测和康复指导。在浦东,我们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诸多成功案例,众多科技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探索AI+医疗的创新模式,不断推动AI技术与AD防控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本次论坛上,“益岐健行—认知友好公益项目”宣告启动。该项目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和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作为医疗技术指导单位、由30多位业界大咖、学者组成“认知友好”专家团,将走入20家养老机构、护理院、社区为老中心,提供 “认知友好”分级防控筛查、讲座、义诊等服务,实现AD的常态化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