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嘉定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推进会部署安排,区精神文明办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会同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族宗教办、团区委等相关部门,聚焦红白事移风易俗宣传引导,6月29日起推出“我嘉新风”系列报道。通过反映婚姻、殡葬领域的典型案例和民生政策普及,挖掘移风易俗经验举措,倡导形成社会文明共识。
当生命的旅程走向终点,留给亲人的往往是繁琐的“身后事”。“公民身故一件事”服务将“身后事”化繁为简,通过一站式数字服务,解决传统丧葬手续复杂、家属奔波之苦,让告别更温暖省心。
日前,记者在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看到,“公民身故一件事”服务事项被张贴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患者过世后,家属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身后事”,又该去哪些部门办理各种手续,张贴的服务内容让办理事项一目了然。
曾经,“身后事”办理事项繁杂,包括社保医保类、殡葬补助类、工伤保险类、户籍信息类等多种事务。逝者家属需要面对20余个环节,耗时超过150天,填写9份表格,提交68份材料,跑动20多次。
为了方便市民办理、简化流程,2020年9月,上海市在“一网通办”网页端、“随申办”APP上开设“公民身故一件事”主题专栏,改革、简化、集成办理事项与环节,缩减办理时间,实现办理公民“身后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家属可减少10个环节,填写表格减至1份,提交材料精简至5份,跑动次数压缩至3次以内,在30天内办结所有手续,一般情况下15天即可完成。
目前,上海市每年涉及“身后事”办理的群众人数在13万人以上,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身后事”办理在居民社会事务办理事项中日渐高频。历年两会,“公民身故一件事”都是代表委员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办理流程也在不断优化。2024年,区人大代表金银淑和陈海燕就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居民身故后权益继承与保障服务便捷化的建议”,建议扩展完善“公民身故一件事”功能,培育社会化专业公益服务机构。
“根据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市民的反馈,相关部门也完成了一系列优化工作,从优化殡仪服务,到提供海葬活动及补贴申请预约、生态葬补贴申请预约服务,再到数据共享、优化权益类申请事项一一上线平台,最大限度为逝者家属提供权益类事项网上申请便利。”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中心主任李金凤介绍。
一、如何办理“身后事”?
家属凭相关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至殡仪馆办理殡仪服务,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办理:
(1)在随申办APP或“一网通办”网页端上的“公民身故一件事”—“殡葬服务办理”—“殡仪服务办理”版块点击申请;
(2)直接拨打本市各殡仪馆服务电话办理,可用手机扫描死亡证明背面所附“上海市殡葬服务平台”二维码查询殡仪馆信息;
(3)可拨打“962840”白事热线咨询,“962840”白事热线可为选择龙华、宝兴、益善殡仪馆的家属提供代理服务,并帮助联系其他殡仪馆提供相关服务。
二、委托殡葬中介办理“身后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选择委托殡葬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办理,请关注以下事项:
1.应要求中介服务机构列明服务项目并明码标价,提供正规发票或收据;
2.应签订代理服务委托书和服务合同,防止“打闷包”、防止价格畸高,拒绝强制服务、强制消费;
3.我市禁止殡仪馆工作人员自行联系提供代理服务,如有自称殡仪馆或其合作单位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声称可提供“全包”“一条龙”服务并现场收费的,请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