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进度条”即将加载完毕,而很多孩子暑假中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使得视力健康亮起了红灯。上海市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邱平提醒:暑期结束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一次专业的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近视问题。
小陈今年12岁,整个暑假手机不离手的她近来常感眼部酸涩。在妈妈的陪伴下,小陈来到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经过验光、眼轴长度测量、视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给出了答案:小陈近视了,且存在真假性近视并存的情况。针对小陈的情况,医生给予了佩戴矫正眼镜和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干预方式。
“暑假期间,没了学校作息的约束,孩子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大幅增加。刷视频、打游戏……双眼长时间紧盯屏幕,极易导致眼疲劳、干涩、酸胀等不适。”邱平告诉小陈的妈妈,更值得警惕的是,暑假期间,户外温度较高,孩子们户外活动减少,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射,这不仅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也大大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这也会导致不少孩子在假期结束后视力明显下滑。
邱平介绍,视力检查是保护眼睛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的视力检查,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发现潜在的视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视力检查不仅可以检测近视、远视、散光等常见视力问题,还能发现一些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专业的眼科医生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视力情况等因素,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视力保护方案。
视力检查究竟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邱平也进行了解读→
· 散瞳验光
为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儿童屈光不正患者通常需要散瞳药物充分麻痹睫状肌后,再进行“综合验光检查”,以便准确地检查眼睛的屈光状态。“综合验光”包括电脑验光(初验)和医生人工验光(复验)。
散瞳验光通过麻痹睫状肌,让眼球“回归放松状态”,精准排除“过度用眼导致的视力暂时下降”。简单说,这是给孩子视力做“去伪存真”的基础筛,真近视早干预,假近视别白花钱。
· 眼轴长度测量
监测眼轴发展情况是评价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儿童青少年的眼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不同年龄段的眼轴长度有不同的数值范围,若超出相应年龄的标准范围则提示有近视的可能。眼轴长度,是比度数更“超前预警”的近视指标。近视加深时,眼轴会先变长,定期测眼轴,能比看度数更早发现近视苗头。
·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是眼睛“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包含眼球运动、双眼协调、调节力等。一旦视功能异常,不仅用眼累、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加速近视发展”。通过视功能检查,能针对性做视觉训练,改善用眼舒适度,从根源减少近视诱因。
· 眼底检查
包括广角眼底照相、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对于高度近视的孩子,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眼底病理性改变,如豹纹状眼底、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通过定期的眼底检查,可以提前检测出眼底的病理改变,从而对症干预治疗。
· 眼压检查
测眼压(眼内压),即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测眼压是散瞳前的常规操作,目的是为了确保滴散瞳药物的安全性。一般眼压偏高或有青光眼潜在风险的孩子不能使用散瞳药物,因此,测眼压一定要在散瞳验光之前。
以上是近视检查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检查项目,医生会根据不同孩子的视力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
撰稿/摄影:赵 立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