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我家事·大“嘉”办丨“共植美好”激活社区“能人效应”,居民自治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8-25 16:41:12

编者按: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破题之钥”,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专项行动,是着力破解物业治理“老大难”问题的有力举措。4月底,全区召开了嘉定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推进会,下发了《嘉定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拟通过建组织和建机制同推、党建引领和行业管理联手、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并重等举措,全方位加强党对小区治理的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6月27日起,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事·大‘嘉’办”系列报道,蹲点报道部分街镇、小区的经验做法。

进新成路街道南陈社区合里小区,一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正悄然改变。28号楼下的花坛里,麦冬青翠,绣球吐艳;38号楼前,翻新的泥土滋养着新绿,乔木周围不再是冰冷的混凝土……这些家门口的风景,正是小区“共植美好”微型花园主理人项目的果。

面对绿化带裸露、植物生长不良等问题,今年植树节,小区尝试推出“认领一片绿”活动,30多位居民热情响应。这启发了居委会——何不把居民的这份热情转化长效自治的力量?今年6月,“共植美好”小区微型花园主理人项目启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联动,梳理出30余处待改造的裸露地块,每块4-7平方米,首批推出10块作为试点,号召居民认领,共同打造“共享花园”。

“园艺达人”带头,荒地焕发新颜

项目的“明星主理人”,非28号楼的张阿姨和38号楼的熊老伯莫属。看着车位改造后自家楼下依然杂草丛生、石块堆积的花坛,退休前从事环境卫生工作的张阿姨总觉得不是滋味。项目启动后,她和老伴二话不说,主动认领了家门口的3块区域,“就想让小区更整洁、更美!”拔杂草、搬石块、挖枯树、翻新土……光是地面重整,老两口就默默干了近两个月。

他们的付出,被对面38号楼的熊老伯看在眼里。从江西来沪帮子女带娃的熊老伯,以前经营过一家园林公司,专业背景加上对环境的追求,让他不仅加入了项目,还成了张阿姨的“技术顾问”。“绿化种植是第一步,科学养护才是关键。”老伯指着绿植解释道

居委会提供绿植花卉、隔离带、水管,张阿姨和熊老伯自购工具和围栏,精心打理着几个花坛。目前,已改造完成6片区,改造积约200平方米。“早上5点半起来浇水,差不多要花2个小时,下午太阳下山了再接着干,像‘愚公移山’一样才有了现在的样子。”熊老伯着说。

“能人效应”发酵,“三架马车”护航

项目牵头人之一的吴阿姨,是一个关心小区治理和热心助人的老党员,项目启动后,她不仅联合自己所在楼道的老伙伴共同打造门前共享花园,还一直在积极发掘小区里的“种植达人”和热心居民。爱种菜的刘女士,经过吴阿姨的多次走访和劝导,主动清理了门前的“私人菜园”,华丽变身为花园主理人。“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付出,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吴阿姨说。

当然,项目推进也面临挑战,居民参与度不均、资源有限、少数人不理解,前期搬石块、清枯根工作量大。面对挑战,社区“三驾马车”积极行动。居委会正着手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如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并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社区治理如同园艺,既需尊重自然规律,也离不开适度规划引导。街道方面还计划提供资金托底,保障项目长期运营,为居民营造好的自治氛围和舒适的小区环境。”南陈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蔡慧说。

自治力量凝聚,“美好”持续生长

百合里小区的能人远不止于此。业委会的小吴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特长,修复了小区门禁和监控系统,省下大笔更新费用;54号楼赵先生和29号楼周先生,通过使用无人机帮助物业用2天时间排摸了小区屋顶的漏水情况。

在百合里小区,“共植美好”种下的不仅是花草,更是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与智慧。当每个人都愿意为身边的环境出一份力,老小区也能持续焕发新的活力与温度。这份由居民亲手浇灌的“美好”,正在嘉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通讯员:费晓晓

编辑:褚嘉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