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中华艺术宫 > 文章详情

展览 | “毛毛人”、照相写实、民间艺术……探寻“文化摆渡人”夏阳跨越三大洲的艺术图谱

转自:中华艺术宫 2025-08-24 09:04:21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正在上海美术馆火热展出,展览以九旬艺术家夏阳跨越三大洲、从艺70余年的艺术历程为线索,展出绘画、雕塑等60余件精品力作,完整呈现其风格演变,用“全球轨迹—本土根脉”的双向叙事,为观众提供丰富全面的解读视角。

夏阳出生于1932年,早年在中国台湾研习抽象绘画,旅欧旅美时期探索现代主义,晚年回归东方文化脉络,将现代艺术语言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结合,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特征。其艺术几经蜕变,风格多样,是跨越中西艺术的代表。本期将以展览中夏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为脉络,带领大家走进他的传奇艺术人生。

早期艺术探索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展厅现场

1951年,夏阳师从李仲生学画。1956年,夏阳和画室同学欧阳文苑、霍刚、萧勤等八人共同创立“东方画会”,夏阳担任首任会长,投身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

《素描粗线者》1955年

这件作品以极为夸张的线条描绘出一个具象与想象交错的画面:人物脸部带有戏剧性的扭曲与装饰,周围漂浮着如波浪、云气、火焰等元素,构图松散但充满动态张力,整体呈现出一种近乎漫画式的荒诞感与童话感。夏阳以浓墨勾勒形象,这种粗线的“原始感”是他学生时期的重要实验作品之一,表现出一种更自由、更具个人情绪表达的艺术探索,展现出极具个人风格的视觉语言萌芽。

巴黎时期

1963年,夏阳初访欧洲,后旅居巴黎。夏阳在巴黎度过生活最艰难的时期,但正是在这里,他受到启发,用粗线跟细线交织成一个个没有轮廓的人物,形成标志性的“毛毛人”风格。

《森林(巴黎时期最早抽象画)》1964年

《森林》是夏阳在巴黎时期最早的抽象画,画面由自上而下的绿色层叠渐变构成背景,呈现出一种如水波般晕开的空间感。七棵粗短而密布锐刺的树干竖立中央,呈现出秩序与压迫并存的阵列式构图。它们如同风中静止的哨兵,既象征自然,又带有某种不安的心理暗示,这种象征性形象强化了“森林”作为精神空间或心灵疆域的隐喻意义。夏阳采用细碎密集的线条描绘林木与底部植被,呈现出中国书写性线条的韵律感,是夏阳在60年代探索抽象语言与东方精神融合的代表性成果。

《医院》1967年

画面以一种近似建筑透视图的冷静理性构图展开,冷灰色调主导着整个空间,只有一角的蓝天带来些许短暂的呼吸感。宽阔而空旷的场景、坚硬笔直的建筑结构、冰冷的地面,无一不强化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疏离感。长椅上坐着的一排排灰暗的人影,形体极度扭曲、残破,仿佛灵魂脱壳,只剩下空洞而无力的存在。这些形象并非具象人物,而更像是内心痛苦与绝望的具象化。这件《医院》是夏阳早期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探索“存在焦虑”主题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反映了个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压抑与不安,也是对人类生存处境更普遍的深刻质问。

纽约时期

1968年,夏阳移居纽约。受当时先锋艺术的启发,夏阳开始引入摄影技术发展出的新型表现形式——照相写实主义风格,他的“毛毛人”演化为都市生活中快速移动的模糊人影。

《办公室里的卡普先生——中国画家最好的朋友》20世纪80年代末

这是夏阳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画面主体是被模糊处理的卡普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活跃于中美艺术交流的美国画廊代理人,人物主体因动态模糊而难以辨认,其身后是由滴彩与条纹构成的抽象画,前景桌面是一尊躺卧的古典女性雕塑,桌面上的铭牌暗示了人物身份。这件作品虽为人物肖像,却远离传统的纪实逻辑,“摄影延迟”的处理方式让人物难以识别,而成为一个“系统性角色”的象征。作品以高度写实的方式处理静物与材质,却通过对人物模糊的“动态破坏”,使整个画面从纪实转向一种极具象征意味的构图。

回归民间艺术

20世纪末,夏阳的目光回归民间沃土,开始描绘传统神话或民间故事,自年画的热烈、剪纸的灵巧中汲取丰沛滋养,凝练出一种拙朴而饱满的美学语言,赋予民间艺术以当代表达的崭新生命。

《关公》1990年

关公是广泛出现在民间艺术和民间信仰中的形象,夏阳以民间寓意为引,透过狂放笔触与丰富色彩,描绘出一种庄严神秘的图景,既富于民族性又极具个人风格。画面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视觉冲击,红色背景凸显庄重氛围,人物造型抽象变形,但背后的人物及刀枪的深色形成气势逼人,是夏阳探索笔墨张力与文化精神的代表之作。

《狮子衔剑》1995年

狮衔剑是一种在福建等地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寓意辟邪保平安。这个题材的年画即为狮子衔着七星剑的图案,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既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又有很强的装饰性。“狮衔剑”体现了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夏阳用个人抽象语言再现传统文化。正方形构图居中描绘“狮衔剑”形象,狮子奔放笔触与锐利边线清晰的宝剑形成对比,狮子五彩斑斓的鬃毛披散开来,仿佛五色华光,画面充满力量感与神秘气息。

上海时期

2002年,夏阳定居上海。在这里,他将毕生所学中西融合,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历经多年的历练沉淀,他的心境愈发豁达,创作更显哲思与诗意,“毛毛人”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山水五》2018年

夏阳的《山水》系列以巨幅尺幅展开了一场关于人、自然的深刻对话。画面上,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伫立在荒原之上,面对着高耸入云的巨大山体,仿佛在默默凝望着自然的永恒。夏阳以强烈的垂直方向布局强化了山体的压迫感与神圣感,同时通过简化处理的人物形象,强化了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山石的肌理以富有节奏感的线条与泼墨形成,有一种山体生长的动态感;而飞翔于山体间的几只白鸟,则为空旷的画面注入了灵动与希望。这幅作品展现了夏阳晚年作品中的哲学性与诗意特质,他以一种极简、象征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山水”——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内心世界的隐喻,在冷峻中蕴含着深深的人文关怀,呈现出一种超越具象、直抵心灵的视觉震撼。

《狮子》2018年

这组雕塑是夏阳近年重要雕塑作品,以极简、夸张的造型语言重新演绎传统石狮形象。狮身厚重方正,金属丝状鬃毛飞扬而出,赋予作品动感与张力。在中国传统中,狮子既是权威的象征,也是家喻户晓的灵兽。夏阳在《狮子》中并未复现古代石狮的庄重样式,而是以个人风格将其重组再造,使其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神性与人性之间,这种转换,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进行“激活式”再创造的理念。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展厅现场

夏阳的艺术旅途,是一部“出发”与“回归”的双向叙事。他早年“走出去”,以无比的韧性融入世界艺术的前沿浪潮;晚年“走回来”,以深厚的文化自信将东方美学精髓推向当代。不妨走进展厅,去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脉动,相信你也会爱上这位先锋、率真、自由的艺术“老顽童”。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

· 展览时间 ·

2025.7.10—9.2

· 展览地点 ·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0米层21、23展厅

编辑:秦愫瑶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9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至真·致心”

——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

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

33米层11-1、11、12、13展厅

海上春云·唐云艺术展

0米层15、16展厅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0米层17展厅

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

0米层20展厅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

抗战叙事(1931-1949)

0米层21、23展厅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

0米层序厅、中厅、24展厅、B2层展厅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

0米层E空间

《山海经之烛龙秘境》

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 咨询热线 /

400-921-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