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防撞柱48小时“搬家”,靠的就是这个机制→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8-23 20:31:20

近日,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门口的防撞柱悄悄“挪了窝”。看似微小的调整,却解决了放学高峰期的拥堵问题,也让孩子们的出行更安全。从发现问题到快速整改仅用两天,这要得归功于四川北路街道推行的“社区环境体验官”机制。

防撞柱堵住回家路,体验官反馈促整改

前不久接送孩子时,四川北路街道首批聘任的“社区环境体验官”老张注意到,每到放学高峰,校门口的防撞桩周围总会出现“交通堵塞”。他说:“看着孩子们在防撞桩之间挤来挤去,实在让人揪心,万一磕到绊倒,反而成了安全隐患。”

于是,老张立马把情况反映给了四川北路街道第一综合网格。接到消息后,第一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随即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公安、学校等相关单位在校门口进行“现场办公”。

经过仔细勘察放学时段的通行路线,并模拟学生群体的行走轨迹后,得出结论:最外侧的防撞桩紧邻一根电线杆,防撞桩和电线杆并排占据了人行道大部分道路,而该区域在放学时段瞬时人流量可达每分钟50人次,形成了明显的通行瓶颈。紧接着,大家商讨出方案,决定保留内侧五根防撞桩足以形成防护带,拆除最外侧一根可拓宽1.2米人行通道。

方案确定后,校方迅速安排施工。第二天放学时,家长们发现,原本容易磕碰的防撞桩已经“挪了窝”,再也不用担心撞到硬邦邦的金属桩了。老张也特意来“验收”成果,看到孩子们顺畅通行,他感慨道:“街道的效率真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只用了两天,这样的治理速度,让人安心。”

多元共治新实践,小机制有大作为

据悉,“社区环境体验官”机制是四川北路街道在推进多元治理、深化综合网格力量整合与社会动员功能的背景下,探索施行的一项举措。旨在激发广大市民通过网格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社区环境问题整改落地见效,推动公共环境品质持续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5年3月11日,四川北路街道举行社区环境体验官聘任仪式暨第一季度座谈会,聘任了9名来自街道各行各业、分布于各网格的社区成员。他们中既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又有物业、文娱、建筑、环卫、餐饮、快递等行业的从业人员。

四川北路街道介绍,社区环境体验官需深入社区一线,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公共设施、交通秩序、社区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广泛收集社区居民、商铺业主、往来市民等群体对社区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针对改善环境、升级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想法,参考问题事项清单填写体验评价表,通过“线下+线上”渠道向综合网格反映信息。

综合网格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报送街道城运中心。街道城运中心根据内容,协调职能科室或部门、街区党支部和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问题的处置与解决。此后,街道城运中心还要负责跟踪后续整改、回访处理成效,定期向综合网格和体验官反馈问题整改进度,确保问题处理结果得到认可。

截至目前,“社区环境体验官”共反映30项问题。其中,涉及交通秩序6项、市容环境14项、绿化美化3项、公共设施4项、社区管理3项。其中,26项问题基本办结,4项问题持续整改。

记者:张城凯

图片:四川北路街道

编辑:张城凯

22年坚守!虹口区这一慈善项目助文山州数千因战伤残人员重燃生活希望
民警“上门办”“帮代办” 破解群众“户政业务”办事难题
“小达人”年借599册,2024年虹口区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报告出炉→
“忧居”变“优居” ,探索“军地协同、军民共建”城市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