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二轮意愿酝酿期首日,这个旧改地块签约数达到……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23 19:51:06

8月23日二轮意愿酝酿期首日

截至下午5时,

506街坊实现96.08%签约

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房

终于迎来圆满时刻

这片见证几代人青春与岁月

沉淀着老城厢特有里弄情谊的街坊

今天正式开启新的一页

“再难的事,阿拉也要搭把手”

旧区改造,历来被称作“天下第一难”,难就难在诉求多元、众口难调。而在506街坊,旧改居民们却纷纷齐上阵,当起了邻居们的“老娘舅”。

今年70多岁的马仁杰,是街坊里公认的“老娘舅”,不大的小房间里,就是街坊邻居们的“第二会客厅”。谁家有了矛盾,总爱找他说道说道。征收过程中,有邻居因房屋补偿款分配与兄弟产生分歧,马师傅总分批安排他们来家里“喝茶”。“大家都是兄弟,要多体谅,财富有价,亲情无价。”来来回回,几番苦心相劝,兄弟俩从“面红耳赤”转为了“握手言和”。

马师傅不仅是邻里关系的“润滑剂”,更是旧改推进的“热心肠”。

“爷叔,这次旧改,闹一闹会更实惠伐?”

“啥年代了,现在都是阳光征收,政策都是阳光透明的,等到后面签奖励费都没了。”

当邻居们吃不透旧改政策时,马师傅总是自发当起了旧改的“宣传员”,帮助大家早签约早得益。“旧改是难事,征收所经办人、居委会干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阿拉再难也要搭把手。”他说,做这些事情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搬,圆圆满满地迎接新生活。”

“这里就像娘家,阿拉感情不会拆”

金学琴在506街坊里一住就是40多年。虽然房屋老旧,她却把家打理得很温馨。好不容易盼来了旧改,但离别时,金阿姨对这一片故土却也有着很多的不舍。

“我老伴身体不好,女儿也不常在身边,多亏居委会一直照顾我们。”她说。临别前,金阿姨还特意挑了几盆长得最好的花草,送给方西居委会留作纪念,“谢谢他们这些年的照顾,这些花儿就像我们之间的感情,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隔壁的戴金麟、金招有夫妇更是因为照顾楼上的独居老人而获得过“黄浦好人”称号。“大家都是老邻居,几十年的感情,不会因为旧改而拆散了。”金阿姨说她嫁过来45年了,邻里感情特别好,真舍不得大家。

一纸签约书,告别的是斑驳的老墙、狭窄的老弄堂,带不走的是几十年沉淀的邻里深情。在这片热土上,黄浦征收三所、豫园街道正用真诚热心的服务,将“离家不离心”的信念种进每个旧改居民心中。

从石库门到高楼大厦,从老街坊到新社区,改变的是居住空间,不变的是上海弄堂里特有的那种人情味。

这份情,让旧改不再是冷冰冰的搬迁,而成了一场温暖的接力。它接续的是老城厢的记忆,传递的是现代社区治理的温度,开启的是更是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新生活。

记者 / 王月华袁霖(实习)

编辑 / 陈露露

片 / 庄时鸣(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百年街区营商漫步路线发布,来体验“多样人生”吧

2. 技术赋能红色记忆,AI让团史“活”在当下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