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刚下手术台,家人心疼,各种大鱼大肉纷纷送上,期盼患者能快速恢复健康。这份心意虽温暖,但术后立即“大补特补”真的科学吗? 今天,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的郑文燕副主任护师要提醒大家:术后营养补充是场“马拉松”,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
胃肠“动力不足”:麻醉影响加上术后卧床,胃肠蠕动明显减慢。此时摄入过多油腻餐品,如同给运转不畅的机器强行加油,易引发腹胀、腹泻。
吸收“跟不上”: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但术后肝肾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过量的高蛋白补品,不仅让患者难以吸收,还会增加其肾脏负担。
药材“有干扰”:人参、灵芝等中药材成分复杂,可能与后续化疗、靶向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西洋参可能影响某些抗癌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疗效。
营养“宝塔”:“基础层”是主食(杂粮粥、软米饭)。“核心层”是优质蛋白质(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1.2~1.5克),推荐清蒸鱼(鳕鱼、鲈鱼等)、水煮蛋、蛋羹、低脂牛奶,以及豆腐等豆制品。
此外,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如猕猴桃、彩椒)促进伤口愈合,也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煮的食物(如煮软的西蓝花、南瓜等)以预防便秘。注意少食多餐(每日5~6餐),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
烹饪要诀:建议主要以少油、清蒸、水煮为主,避免煎、炸、烧烤。
汤中主要成分是水和脂肪,而蛋白质、铁、锌等营养成分多在食材里。
能正常饮食者,优先通过鱼、蛋、奶、豆制品获取蛋白质。盲目补充蛋白粉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除非明确过敏,深海鱼、瘦肉等是优质蛋白质来源,适量吃利于恢复,盲目忌口反易造成营养不良。
吃均衡:每日吃1个蛋、1杯奶、适量瘦肉、足量蔬菜。不必追求昂贵补品。
动起来:在医生许可下,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和全身循环。
心放宽:保持良好心态,与家人交流、听音乐等都有助康复。
勤监测:每周称体重,若持续下降或异常,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调整方案。
封面及配图来源:摄图网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